別再說「特殊交友圈」 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社會應保護他們

記者陳弋/綜合報導

台灣目前累計15,535個確診病例,其中超過1.4萬人是本土病例,即便疫情已明顯趨緩,社區仍不時冒出零星感染事件。由於病毒不會認人,確診者當中必然有一部分是LGBT,近期某些媒體、官員甚至醫學專家會在談論疫情時用「特殊交友圈」一詞來稱呼LGBT受匡列的友人。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認為,這個群體只是容易被傳播的受害者,社會應更努力教育和保護這些人,而不是特殊化、標籤化他們。

▲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認為,在疫情中標籤化某些群體無助整體防疫。(圖/資料照)

LGBT指的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和跨性別者(Transgender)。黃軒醫師呼籲社會不要用「特殊交友圈」這類名詞來特殊化和標籤化這個族群,正如同我們不會發明「慢性病特殊圈」來標籤化罹患慢性病的人。

黃軒引述美國CDC一份報告指出,在傳染病大流行下,美國的LGBT族群由於慢性疾病(尤其是氣喘)、免疫系統下降和吸菸習慣(吸菸率37%)等問題,相對容易受到新冠病毒影響。

也有研究發現,超過25%的LGBT在疫情流行下易出現憂鬱症(31.5%)和廣泛性焦慮症(27.9%);另一篇研究顯示,透過進一步調查,如果和一般人(49%)比較,LGBT(74%)更易在疫情衝擊下產生精神方面的壓力。而且如果和一般人(23%)相比,LGBT大部分都承受著負面情緒(49%)。

另外,由於社會中存在「同性戀恐懼」,這可能使LGBT更不願意配合或獲得醫療服務,導致一部分的人即使發病也可能會迴避就醫和疫調。 

「我們叫他們『特殊交友圈』,那是一個污名化的效果!」黃軒表示,我們都知道慢性病是COVID-19的高風險族群,但我們並不會發明「慢性病特殊圈」這種字眼,我們也不應稱LGBT為「特殊交友圈」,他們的日常生活交友本來就是這種模式,美國CDC的作法是將其列入COVID-19高風險族群,進一步為他們做防疫措施宣導。

▲黃軒指出,有研究顯示LGBT的防疫配合度可能比一般民眾還要高。(圖/資料照)

黃軒提到,如果政府有適當的宣導,有研究顯示LGBT的防疫配合度甚至比一般民眾還要高,若以恐懼或標籤化的眼光看待他們,恐怕會適得其反;一份研究顯示,75%的LGBT成年人認為,施打疫苗是一個重要義務,可以保護他人。

黃軒強調,LGBT並不特殊,他們只是有自己所屬的交友圈,大家也不應稱他們「特殊交友圈」,他們不過是新冠肺炎疫情中較容易受傳播的族群罷了。

加入 @setn 好友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