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從「社區管理費」判斷買屋與否 專家指一致命盲點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住社區房子賣了以後「管理費」帶不走,所以買5~10年屋最划算?一名網友指出「買預售屋必須當開國元老,繳交高額管理費,房子若之後賣了帶不走;買太老的房子管理費又可能不夠修繕。所以買5~10年屋最划算?」專家則表示,這樣的觀點前面錯、後面對,但做為購屋與否的判斷,就相對薄弱。

▲專家表示,從管理費中,確實可以判斷出一個社區經營的好壞與否。(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彙整該名網友大意如下「近期看了一間屋齡13年、200多戶社區的房子,發現管委會管理費達9百萬;而親戚有一間房子,屋齡10年時公積金有1千多萬,到了第29年,只剩1百多萬,但開始面臨房屋修繕問題,龐大的修繕費已讓想搬家。」

總結兩項案例,網友認為「買屋就該買5~10年的房子,不要買預售屋,因為會變成開國元老,繳費給未來的住戶用,如果未來發現苗頭不對(社區管理費不足以支撐修繕)就快跑(賣屋)。」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不少人看著社區的管理費結餘,會誤以為全是住戶繳交管理費所累積,其實並非正確觀念。他解釋,建商交屋前,依法必須根據個案工程造價不同,提繳給管委會一筆「公共基金」,金額通常約數百萬~上千萬不等,所以並非全是住戶累積而成。

不過,隨著社區屋齡不斷攀升,社區各項公設,包括電梯、大門、磁磚、管理室等逐年修繕,倘若社區在管理費的制度上不全,確實有可能讓管理費逐漸「入不敷出」,當面臨「電梯更換、漏水修繕」等龐大金額支出時,社區經費已無法負荷。

陳傑鳴指出,其實看房子查看「管理費」是相當正確的做法,可從中得知住戶是否按時繳納費用、社區經營狀況,甚至可以從中初步判斷住戶素質。畢竟經營社區需要錢,缺錢時,設備缺乏維修、住戶安全等問題都會逐漸浮現,所以從管理費、公基金情況做初步判斷確實不會錯。

▼有網友在PTT發文表示,從管理費判斷而言,是否買5~10年屋最好。(圖/翻攝自PTT)

加入 @setn 好友 #三立獨家 Exclusive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