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懿道長論易經智慧與九天循環 傳統文化與當代永續的對話

記者李鴻典/綜合報導

道家九天奇門遁甲易經學會於114年9月27日於雲林縣斗六市舉辦盛會,九天學會成立以來,致力於傳承道家九天奇門與易經智慧,不僅守護傳統道統,更積極推動文化教育、社會服務與公益活動,期盼將道家哲思的智慧帶入現代社會,成為推動人心安定與社會和諧的力量。此次活動特別強調傳統文化如何連結當代永續,體現學會「立足文化,服務社會」的宗旨。新任道家九天奇門遁甲易經學會理事長理事長陳昇宏道長表示,九天所象徵的高度與循環,正是當代社會在環境治理上最需要的遠見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金士懿道長論易經智慧與九天循環,傳統文化與當代永續的對話。

此次活動除新舊任理事長交接外,聘請多位社會賢達與專家學者擔任榮譽理事長,另外活動主題,更邀請中華道家文化推廣教育學會理事長金士懿道長擔任該會榮譽理事長,並發表專題演講,題為 「易經智慧與九天循環——傳統文化與當代永續的對話」。

金士懿博士以道長身份,從《易經》三義——「變易、不易、簡易」切入,結合九天所象徵的層次、循環與宏觀視野,深入闡述傳統哲思如何對應當代的能源轉型、碳治理、循環經濟與國際合作。他指出:「傳統不是遺產,而是資源;唯有古今對話,文化與永續才能同行。」現場氣氛莊嚴熱烈,掌聲不斷。

金士懿道長論易經智慧與九天循環,傳統文化與當代永續的對話。

在演講中,他引用《繫辭》「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對應能源轉型的必然性;以乾坤二卦「天行健、地勢坤」呼應碳治理與承載責任;並以「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引申循環經濟的永續價值。同時,他強調九天所象徵的「多層次循環」正好啟發我們理解能源、碳、糧食與海洋等多重挑戰的交織性。他指出,從《易經》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哲思,到現代科學對「粒子連動(量子糾纏)」的研究,古今皆在探索能量的秩序與轉換,這將啟發未來永續能源的探索。

多位專家學者代表亦呼應演講方向。創會理事長劉家豐 認為,「窮則變,變則通」的智慧,正是能源創新的精神來源;中華堪輿道派掌門宗師謝沅瑾宗師 強調「厚德載物」是推動碳治理的價值基礎,讓社會在制度之外更有道德支撐;中華堪星道派掌門宗師于千祐宗師 則指出,九天多重秩序啟發的不只是自然觀,更是環境治理與社會秩序的借鑑,與金博士闡述的全球合作、SDGs 精神高度契合。

活動尾聲,金士懿博士進一步提出「二象 → 未來能源」的思考,從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延伸至現代粒子連動與量子理論,指出未來氫能、量子電池乃至新型宇宙能源的探索,都是古今智慧交會的結晶。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這場盛會不僅展現了道家文化的厚實,更凸顯九天學會在「傳統承繼、社會關懷、永續啟發」三方面的重要角色。這是一場從九天到環境、從易經到未來能源的對話,也是一個為社會帶來希望與啟發的文化契機。現場還有多位易經與道家專研人員超過百人共同參與此次盛會。最後金博士呼籲,唯有古今對話,文化與永續才能真正同行,為後代開創更平衡、更長久的未來。他並以《論語》:「君子和而不同」 作為結語,強調不同國家雖有差異,但在氣候挑戰面前,唯有「和而不同」才能共存共榮。

金士懿 易經學會 中華道家文化推廣教育學會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