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禁令解除一週!農業部曝目前台灣豬肉風險 廚餘養豬12/6前完成修法
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非洲豬瘟相關禁令解除已滿一週,豬肉市場恢復流通、屠宰作業同步重啟。農業部今日就開放後第一週的監測結果、豬隻調度風險、廚餘再利用規定及後續法規調整進行最新說明。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目前市場運作大致平穩,但中央依然維持高度警戒,「不能因為解禁就鬆懈」,包括異常死亡採檢、化製處置與廚餘監測等環節,將在未來持續加強。
陳駿季說明,應變中心今日下午兩點再度召開會議,針對開放後豬隻移動量明顯增加、批發市場與屠宰場流動更頻繁的狀況進行檢討。雖然第一至第三階段禁運期間,豬場經清查「非常乾淨」,但解禁後緊張程度勢必升高。目前只要出現豬隻死亡,即全面採檢,好在過去一週採檢皆呈陰性反應,「大家稍微鬆一口氣」。下週起除異常死亡仍維持高標準監測,其餘相關作業將逐步回復正常。
在防疫措施部分,農業部已進入「第四階段精進作為」,其中最重要的是化製速度。陳駿季強調,過去化製多在一至兩天後處理,未來只要發現異常,「當天就要即時處置」,因非洲豬瘟最擔心的就是擴散,開罰已不如加快處置來得重要。他也表示,全國一級生產鏈補助將於下週二由各地農會啟動一站式服務,協助豬農辦理補助。
目前豬價維持相對平穩。陳駿季指出,中央與地方仍每週召開供銷會議,滾動檢討豬隻調度,希望透過「有秩序的出豬」穩定市場。目前約85%的豬隻進入拍賣系統,其餘15%直接送往屠宰場,其中40公斤以上的大豬,大多由冷凍公會進場協助「拉豬」進入冷凍系統,以避免對市場造成壓力。
針對案場第四次採檢陽性,陳駿季說,獸醫所仍持續進行病毒分離。儘管第一次分離顯示病毒「不具活性」,但依規定須連續三次劑代均呈現不活性才能百分之百確認安全,目前仍在檢驗中。
至於外界關注的廚餘是否能重新用於養豬,陳駿季表示,廚餘再利用相關法規正調整中。未來若重新開放,廚餘蒸煮設備必須與豬場規模相匹配,蒸煮過程也必須具備即時監測設備,兩項要件缺一不可。同時,環境部訂定的三大條件也必須同時達成,包括查廠機制落實、即時監測到位,以及地方政府同意。未來若發現未落實蒸煮或惡意違規,將可能直接廢止再利用許可,「不再給改善空間」。
環境部補充,目前《一般廢棄物廚餘再利用規定》正研議修法,將把即時監測正式納入法規,強制要求養豬戶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希望在12月6日前完成所有法定程序,確保廚餘管理與防疫強度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