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羽秀、蔡効儀/台北報導
雙北市其實也有很多馬路綠燈通行秒數不合理。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和忠孝路口,約65公尺的馬路,僅有60秒的通行時間,一般民眾通行都得要快走,更何況是年長者或行動較不便的民眾,相當不友善。這回醫師遭撞身亡,被質疑行人通行時間不足,路權團體也呼籲,應該要給行人足夠時間通行。

綠燈亮起,多達14個車道,大約65公尺長的這個路口,只給行人大約60秒的時間通行,真的夠用嗎?實際測試看看,就連正常人都要小跑步才能通過,要是行動不方便的人,可能就無法安全通行。
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和忠孝路口,就連壯年人都得用跑的,更別說年長者、孩童,甚至是行動不便的民眾,過條馬路就像在賽跑。
民眾:「身體比較不便的可能會比較不行,走到一半還覺得,怎麼就是已經紅燈了。」
雙北市行人通行時間路口差異大,從最長的台北市故宮路6公尺的馬路紅燈長達204秒,另外最短在潭美街成功橋8公尺道路,綠燈只有8秒。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何嘉文:「道路的路口設計不能再以車為本,而是應該要以人為本,很長很長的斑馬線就會特別吃力,特別危險。」
醫師遭撞身亡,雙北的行人通行時間不足,被質疑是一大原因,鑑於夏季高溫,騎士等紅燈簡直是定點火烤,相當難耐,今年7月1日台北市府針對740處路口調降紅燈秒數,平均縮短21秒。
交通倡議粉專也指出,台灣長期提倡行人必須快點穿越路口,才得以讓車輛盡速通行,行人被撞卻被部分網友質疑「是行人三寶」,將責任轉嫁給被害人,相當不合理。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何嘉文:「我們要求這個法條上,要把行人迅速通過的迅速兩個字刪除。自然的步伐過馬路的時候,你的眼睛視覺觀察力是最好的。」
交通政策難以兩全,該如何按每個路口條件規劃出合宜的通行秒數,讓每個人都能好好前行,考驗有關單位的規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