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如果你願意,八仙塵爆可以是改善醫病關係的契機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Patty Chou

昨晚(29),黃沛聲律師在臉書上發文,呼籲同行不要幫八仙塵爆的家屬告醫療團隊。看到了那幾行文字,非常難過,因為代表類似的事件已經發生,或是即將發生。

黃沛聲律師在臉書上說,希望同行不要接受家屬對於醫護人員的提告委託,如此才能建立互信基礎,否則只是徒增醫病關係的負擔,造成社會更多的分裂。「現在這時間點相信淡水馬偕、長庚燒燙傷中心的人員沒有人會有私心,都有換藥換到腰抽筋的體認了,這時律師去講一些威脅人的廢話並無濟於事」。

八仙塵爆,醫美_取自劉達儒皮膚專科粉絲團

▲圖/翻攝自劉達儒皮膚專科粉絲團臉書

醫護人員的職責、使命,是用知識、技術,試著讓我們重獲健康,依照這個邏輯,他們絕對不會故意讓任何一條生命在手中喪失,而且病人在手中expire(醫界用語,指死亡)的感覺,縱使是整個團隊都盡力了,還是會難過,那種感覺就好像你背負了考上第「醫治」願的眾望,但幾個小時後,你卻落榜,然而,這卻不是重考就可以解決的,而是再也沒有挽回的可能。

一樣是昨晚,《爆肝護士的玩樂記事》在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如果你願意,我們願意陪你度過難關…〉的文章,深夜的我,在從外地返回家的車上,僅靠著手機的光閱讀,我讀到鼻酸。

這一晚,我們都失眠了。經過一夜的忙碌,其實睡的並不好,腦海內滿滿都是血淋淋的畫面,手扶著病人肢體沖水、包紮的痠痛也明確的提醒那一夜的戰況,而接手的大夜班同仁也是和白班交疊了兩個小時才離開,每個人幾乎都跑到腿軟、沒空喝水,第一時間接到第一個70%以上的燒傷病人,已經幾乎把一個病房的紗布及敷料用盡,接下來又來了一位90%以上燒傷的病人,拆紗布的手完全沒有停過,看著一座山、一座山的紗布往病人的肢體上覆蓋,彈繃完全用罄,一通電話打到骨科病房商借,不久後就看著同事推了滿滿一車的彈繃下來,陸續包紮整理,直到凌晨2點,小夜班才撤離單位。」

大醫院小故事臉書

▲圖/翻攝自大醫院小故事臉書

文中,筆者敘述著患者嚴重的病情,醫護團隊看著家屬在病床邊痛哭失聲,看著包裹傷口不斷滲濕的紗布,大家強忍激動,無一不強裝鎮定的協助病人度過難關。

一個正在醫學中心外科受訓的友人,曾經在2年前跟我說過,「其實有時候在醫院待太久會麻木,但是麻木是一定要的,因為當你還在感傷的時候,下一台刀已經推進來了,你沒有機會感傷。

民眾或許覺得,醫護人員都很冷血,因為他們看多了,因為刀房裡躺著的不是他們的親人,如果你曾經這樣想過,那你真的誤會了。

大醫院小故事臉書

▲圖/翻攝自大醫院小故事臉書

「常常覺得做醫療這一行的人就像古代的擺渡人一般,不管是把病人平安的交給下一班也好或者是帶領病人度過眼前的難關也好,雖然目前的醫療環境與社會風氣,讓醫病關係處在緊張的狀態,但請相信醫療人員,肯從事這一行的朋友,內心都是充滿救人的熱血的,沒人會想要去傷害病人。」

如果家屬、患者願意,醫療團隊就算是自主無薪加班,也會陪伴您度過最艱難的每一刻,也希望其餘的社會大眾和媒體,在給病患祝福時,同時也能鼓舞醫療人員。傷害既然已經造成,如果您願意,我們一起讓這件事情成為一個醫病關係和解的契機,讓醫療體制發揮最大的功用,還給受害者及家屬,最多的健康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