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最潮大佛「背部數十孔洞」成觀光景點!民眾笑了:具台中特色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台中北區寶覺寺的金色彌勒大佛被拍下背後孔洞的畫面引起討論的情況。雖然有些民眾形容孔洞像彈孔,但寶覺寺解答這些孔洞其實是透氣窗,因為佛像內部藏了一個展覽廳,展示著珍藏的民俗、佛教文物等。這篇報導除了介紹彌勒大佛的歷史和地標地位之外,也透露了一些人民的看法和KUSO留言。最後報導提到,寶覺寺的彌勒大佛即將整修,讓民眾有機會再次欣賞到這個具有台中在地特色的佛像。

這篇文章報導了台中北區寶覺寺的金色彌勒大佛被拍下背後孔洞的畫面引起討論的情況。雖然有些民眾形容孔洞像彈孔,但寶覺寺解答這些孔洞其實是透氣窗,因為佛像內部藏了一個展覽廳,展示著珍藏的民俗、佛教文物等。這篇報導除了介紹彌勒大佛的歷史和地標地位之外,也透露了一些人民的看法和KUSO留言。最後報導提到,寶覺寺的彌勒大佛即將整修,讓民眾有機會再次欣賞到這個具有台中在地特色的佛像。

問答

Q1. 彌勒大佛被稱為什麼名稱? A. 最潮大佛 Q2. 彌勒大佛後方的孔洞是什麼? A. 透氣窗 Q3. 彌勒大佛建造的時間是哪一年? A. 西元1964年

Q1. 彌勒大佛被稱為什麼名稱? A. 最潮大佛 Q2. 彌勒大佛後方的孔洞是什麼? A. 透氣窗 Q3. 彌勒大佛建造的時間是哪一年? A. 西元1964年

記者李建瑩、陳秉豪/台中報導

台中北區寶覺寺的彌勒大佛之前曾被拿來與日本墨鏡大佛來比較,被稱為最潮大佛,現在又被路人拍下「背後滿布孔洞」,怎麼好像彈孔的畫面,引起熱烈討論,有人KUSO說「慶記之佛」、「具有台中在地特色的佛」;不過佛寺解答,因為佛像內部早年有設高達7層樓的展覽廳,裡面存放許多民俗、佛教文物,因此這些孔洞實為「透氣窗」,這尊彌勒大佛從歷史走到現代,在台中人心中具有重要地標象徵。

網友KUSO留言佛像「背後的孔洞」具有台中在地特色。(圖/翻攝自路上觀察學院)

▲▼網友KUSO留言佛像「背後的孔洞」具有台中在地特色。(圖/翻攝自路上觀察學院)

網友KUSO留言佛像「背後的孔洞」具有台中在地特色。(圖/翻攝自路上觀察學院)

金色彌勒大佛佇立台中北區寶覺寺,不僅早已成為地標般重要,在台中人心裡還藏了滿滿歷史回憶,近期有人拍下佛像後面照片佈滿數十個孔洞,後腦處還有一個更為顯眼,引來熱烈討論。

「我身上的孔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我佛刺背」、也有人說「慶記之佛」、「具有台中在地特色的佛」,一整串的KUSO留言。

民眾:「(像)彈孔,對,彈孔。」

民眾:「慶記,很符合台中的特色。」

民眾:「大顆的霰彈慶記。」

民眾:「在設計的那個室內,可能光照看起來比較有一種宗教感。」

寶覺寺替大家來解答,其實彌勒大佛後方的孔洞是透氣窗,原來佛像內部藏了一個展覽廳,共達7層,珍藏民俗、佛教等文物,早期開放參觀而近期即將整修。

台中寶覺寺的彌勒大佛歷史悠久

▲台中寶覺寺的彌勒大佛歷史悠久。

寶覺寺的彌勒大佛歷史悠久,是台中市第一座大佛像,西元1964年發起建造,占地500坪寬33.3公尺,加上基座高達30.3公尺,水泥製造後來才將外層改塗金色。

先前還利用雲梯車噴水線清洗佛像鼻子周遭的鳥窩。(圖/余如季影像典藏館提供)

▲先前還利用雲梯車噴水線清洗佛像鼻子周遭的鳥窩。(圖/余如季影像典藏館提供)

在1985年的歷史紀錄片中,當時消防隊還借助雲梯車噴水線清洗佛像鼻子周遭的鳥窩,而至今特殊定點取景,大佛合體紅綠燈,還曾被拿來跟日本知名墨鏡大佛相比,稱為「最潮大佛」的也是這一尊。從歷史走到現代,創造新的記憶讓莊嚴聖地成為觀光景點。

台中寶覺寺的彌勒大佛曾和日本知名墨鏡大佛相比。(圖/翻攝自@Kiha85Nanki推特)

▲台中寶覺寺的彌勒大佛曾和日本知名墨鏡大佛相比。(圖/翻攝自@Kiha85Nanki推特)

▲ 日本知名墨鏡大佛經常也有許多攝影迷去拍照打卡。
三立新聞台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