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前進聖地牙哥 直擊精準醫療大潮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聖地牙哥三條公路 串起生技黃金三角

人們藉由解碼基因,得以找出疾病與基因之間的關係。而後,醫療界可針對每個人的不同基因組成與病況,施行相對應的治療,甚至是預防,讓個人化醫療,不再只是理想。

2013年知名影星安潔莉娜裘莉透過基因檢測,發現有致癌基因,選擇切除雙乳與卵巢來預防癌症,引發全球熱議。未來,這將不是新聞上才看得到的名人案例,每個人都有機會藉由個人化的基因檢測,來做到精準醫療與疾病預防。

根據IEK報告,2020年全球精準醫療的市場規模可達695億美元,與2015年相比,每年複合成長率超過12%。主要國家包括美國、英國與中國,都積極布局,尤其中國更大手筆投入600億人民幣。

而美國做為全球生技領頭羊,精準醫療逐漸落實於各大生技聚落,尤其聖地牙哥已初步形成基因體的產業價值鏈。

根據EDC報告,目前聖地牙哥基因體聚落,集結超過115家企業,締造56億美元的經濟影響力,並創造超過一萬個直接相關的工作機會,預計五年內再增加10%的職缺。

當地的基因體產業價值鏈,包括基因檢測雙龍頭:Illumina、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以及後續進行數據分析與判讀的AltheaDX與Human Longevity,而像是Celgene、Arcturus Therapeutics等業者,則提供臨床應用服務。

不過,基因體產業發展雖快,目前只是聖地牙哥生技產業的一部分。整體而言,聖地牙哥有超過1100家的生命科學領域的公司,每年締造大約318億美元的產值、提供超過3.5萬個工作機會。

聖地牙哥的第一家生技公司誕生於1978年,台灣大約在同時間、於1980年代正式開始了生技產業政策。

台灣生技業一路顛簸,然而,聖地牙哥不僅在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站穩腳步,還成了基因體產業先驅。聖地牙哥如何做到?

祕密藏在聖地牙哥的「黃金三角」。這是一個由5號州際公路、805號州際公路與52號公路三條主要道路圍成的三角地帶,其中就是生活、工作機能皆具備的大學城(University City)。整個聚落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簡稱加大聖校)為中心,輻射半徑5~10公里。

包括史魁匹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ion)、沙克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與SBP醫學研究所(Sanford Burnham Prebys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等,各種生物基礎科學或醫學研究機構都座落在此。

6大學、80研究機構 打造144億美元產值

該區的實驗室與研究空間,加起來總計高達4200萬平方英尺,是當地購物中心總面積的三倍有餘。

過去30年來,國際通訊大廠高通(Qualcomm)總部就設在這裡,帶動起當地的高科技產業。不過,近幾年黃金三角的生技色彩愈來愈濃,像Illumina、試劑大廠Biolegend與國際製藥龍頭輝瑞(Pfizer)、嬌生(J&J)等,都在此設有據點。

在這個區域裡也有幾個主要醫院,包括史魁匹斯(Scripps)紀念醫院、聖地牙哥榮民醫院及加大聖校醫學院附設的雅各醫學中心(Jacobs Medical Center)、阿特曼臨床與轉譯研究所(Altman Clinical &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等。

也就是說,從基礎科學與醫學研究一路到臨床應用,以及相關的製藥、診斷、醫材與服務等周邊產業,都能夠在這個輻射半徑5~10公里內的聚落中整合。

「研發是產業的火車頭,足以帶動起整個生技聚落!」在黃金三角成功創立兩個生技公司的BioLegend創辦人兼執行長賴正光表示。

EDC曾在2015年發表報告指出,擁有6所大學、80多個研究機構的聖地牙哥,經濟貢獻為46億美元;同時,因為這些學術與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間接帶動起當地科研聚落,整體產值高達144億美元,創造10萬個工作機會。

根據該機構統計,每年都大約有18億美元的聯邦經費(含美國國衛院NIH經費)與慈善預算流入聖地牙哥。在某幾個年度(如2014年),聖地牙哥甚至是全美獲得最多NIH經費的都會區。

而當地超過86家學術與研究機構,培養出超過7000位科技與理工學系(STEM)的畢業生,並創造近4000個職缺,其中博士後研究就超過2600個,是美國西岸的重要人才搖籃。

而學研機構中的火車頭,就是加大聖校。該校在醫學、生物、工程與生理學等生命科學領域,都在全美前10名,其中生物科學學群更是排名第一。

例如1994年建系的加大聖校生物工程系,是加州大學系統10個校區中的第一個該領域學系。建系不過16年,就在2010年獲「美國國家研究諮議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評選為全美第一。該會每十年會有一次全國性的權威評鑑。

加大聖校生物工程系的創系系主任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錢煦。同時擁有美國四大科學院院士頭銜的他,在1988年自哥倫比亞大學被挖角至加州,2000年又推動成立聯合加州大學系統10個校區的加州生物工程研究院,為心血管生物工程學領域培訓出許多人才。

「不只建立學術上的領導地位,加大聖校更以各種方式與業界接軌!」86歲仍勤於研究、去年剛出版回憶錄的錢煦表示,最近他參與校務會議,會中決議技術轉移要更有效率,例如像是醫學臨床成果要做技轉,以往產學雙方得寫上幾十頁,甚至上百頁文件,現在兩頁就符合規定。

錢煦指出,加大聖校也正在五號公路東邊的校區擘建一個30英畝的「UCSD科學園區」,目的就是將聚落效應極大化,促進生技產業的產學合作,可預期將有更多技轉成果。

有數據指出,聖地牙哥聚落中有高達八成的企業,是由加大聖校的教授與校友成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該校教授雅各(Irwin M. Jacobs)、維特比( Andrew Viterbi)所創立的高通。

CONNECT基金會 輔導逾2000家企業

事實上,加大聖校早在1985年就設立一個名為「CONNECT」(連結)的單位,目的就在於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產學界,是聖地牙哥第一代的創業育成組織。CONNECT在2005年索性成立基金會與協會,將產學連結、人才媒合的範圍從聖地牙哥擴大至全球。

30年來,CONNECT輔導成立的企業超過2000家。2014年底成立的台灣人團隊VOR就是其一。

VOR專門開發食安檢測晶片與試劑,創辦人兼執行長陳昱禎獲取加大聖校生物資訊博士後,與籃球隊友吳宗峰一起創業,辦公室仍設在校內,創業之初即透過CONNECT與校內設置的「Von Liebig創業中心」找到企業導師羅根(Robert Logan)。

擔任多年企管顧問的羅根指出,他的任務就是讓新創團隊從研究中抬起頭來,確認市場需求。

今年,已與不少政府單位與大企業接觸的VOR,將正式接單,打算切入印度用水檢測市場,VOR裝在手機上的生物檢測裝置,能透過App在十多分鐘內測試出水中的含菌量,傳統方法卻要一天。

「創業很難,但至少在聖地牙哥有許多資源與平台!」身兼南加台灣生物科技協會副會長的陳昱禎表示,CONNECT不定期經常舉辦聯誼會、企管講座,聚集新創團隊、創投、學術機構、律師與各產業代表。

真的不要忽略在聖地牙哥「打群架」的威力。

「我們是BIOCOM的付費會員,聯合議價的力量很驚人,進貨折扣最高可達40~50%!」賴正光所指的BIOCOM,是全球最大的區域性生命科學組織,約有825個會員。BIOCOM甚至擁有自己的研究所,任務就是在基礎研究與商業應用之間搭起橋樑。

CONNECT在2016年統計,聖地牙哥是加州誕生最多生命科學新創團隊的城市。在去年,整體創投資金達到15億美元,其中近七成集中在生命科學領域,包括生物科技、製藥、生醫產品與服務等項目。

政府資金挹助不多 倚靠民間豐沛能量

財經雜誌《富比世》(Forbes)曾在2014年,讚譽聖地牙哥是全美最適合創業的地方。為什麼人們選擇聖地牙哥做為創業或投資之地?

擁有20年創投經驗的「聖地牙哥創投集團」(SDVG, San Diego Venture Group)會長克瑞恩(Mike Krenn)分析美國三大生技聚落,表示波士頓較偏大型製藥與診斷服務的公司,而舊金山灣區物價、房價都昂貴;因此,生技新創團隊,特別是聚焦於基因體的業者,就會選擇物價較低、具完整產業生態圈的聖地牙哥。

克瑞恩指出,聖地牙哥沒有政府的大筆經費挹注,卻有能量豐沛的產業生態圈,足以支撐小型新創團隊,使其百花齊放。

當地友善的創業機制,包括擁有超過25個創新育成組織,例如BioInnovation Capital旗下的BioLab、嬌生集團的JLABS等,多數秉持中立、不拿股票與智財權,卻能發揮整合資源功效的模式,創業者可選擇適合者參與。

「聖地牙哥有很好的共享與協作文化,每個人都樂於幫忙!」常舉辦聯誼會的克瑞恩笑說,當地很多業界人士都樂於助人,像他自己就常接到電話就衝到咖啡館,幫創業者免費諮詢,許多大老闆也是一通電話就找得到人。

每一年SDVG都會選出聖地牙哥100大酷公司,其中可見MedTech的匯流趨勢。

他舉例,像是去年的酷公司Edico Genome,創業團隊本來是高科技背景,但跨入健康醫療領域,做起了高速基因檢測晶片,成功向高通募資了1000萬美元,最近又募了另一個1000萬美元。

全球科技大咖關愛眼神也紛紛看向聖地牙哥,例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等大老闆,旗下的創投基金就陸續加碼當地生技新創團隊。

台灣是舉世聞名的科技島,生技產業也發展進入至第四個十年,能否在精準醫療時代,趁勢切入最火熱的基因體商機?或許,聖地牙哥從生技老三躍升為「基因體首都」的轉型進行式,能給台灣若干啟發。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9月號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