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電子報/主權立場模糊或清楚?蔡、賴兩岸路線比較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中國真正的立場是不接受台灣在主權上有和中國不同的模糊空間的。這一點北京在2000年<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政策>白皮書中有非常清楚而詳細的說明。 

白皮書這樣界定中華民國政府:只是「中國領土上的一個地方當局」。北京這一個立場非常清楚,沒有模糊空間。由於北京這個立場到現在一點也沒有改變。所以,順著北京的統戰原則再逆向推演,結論便是這樣: 

台獨的存在保護了中華民國的階段性的模糊存在,或者是說台獨拉大了兩岸角力的戰略縱深。1990年代在討論到這一個問題時,民進黨中有位著名謀士對民進黨主張台獨很不以為然,認為縱使台獨拉大了台灣戰略縱深,為什麼兩岸間民進黨要扮黑臉。 

只是問題是: 

1. 假使民進黨不扮黑臉,誰來扮演; 

2. 當台獨成為台灣社會主流後,在台灣,台獨的臉不是由黑轉白了嗎? 

3. 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民進黨放棄台獨不是放棄了社會主流力量,把他拱手讓人嗎? 

一方面,北京對台灣不會滿足台灣的模糊立場,另一方面北京處理台灣時不只是考慮到他在主權上的問題,也考慮到在中國產業戰略和全球戰略中台灣的籌碼價值,因此,蔡總統以維持現狀為名的立場模糊戰略,北京並不埋單。總統府方面認為經過一年多來兩岸關係已經回穩,其實並非如此。 

事實上總統原先非常自信的2016年520演說北京不只沒有埋單,甚至她演說之後還進一步在國際上和兩岸間持續對台灣施壓。 

如今對賴清德台獨工作者的發言,北京雖然反彈,但比起過去,北京的措辭並不特別嚴厲,何況比起總統在2017年8月8日「凱達格蘭論壇,2017亞太安全對話」中發表演說引起的北京對台施壓的力度仍然遠遠不及:在演說中總統雖然強調「致力於維持現狀,希望能一起找出兩岸互動的新模式」但是因演說中涉及國際政治發言有完全不符北京要求的標準答案,中共竟然短短不到一星期,派出軍機飛繞台灣4次,威懾密集程度超乎過往,更不用說比這一次台獨工作者風波了。(《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蔡總統呼籲兩岸新模式;北京回以軍機密集繞台威懾》

四、立場清楚和善意緊密關連 

由於一方面台灣獨立已經是台灣社會主流價值,另一方面,北京長期以來在外交打壓,在經濟上戰略磁吸打壓戰術讓利,因此台灣社會對北京政府長期累積了強烈的不信任感,在這種民意條件下,台灣政界人士要採取對中國善意的措施都非常瞻前顧後,小心翼翼。 

在這樣的情境下,竟然連馬總統都認為說他親中是對他抹黑。 

假使對中國善意是台灣應該長期持有的態度,那麼政界人士在對中國善意上小心翼翼一個最關鍵因素是怕被質疑在維護主權立場上動搖出問題。這便導致了一個結論,就是愈是在台灣主權立場上愈被社會大眾信任,才愈可以放心對中國採取善意。就在這樣的邏輯下,賴清德可以做到馬總統做不到的,講自己親中而不怕被抹黑。 

事實上,蔡總統顯然就是因為採取了模糊立場以致於在對北京的善良表達大有失誤。在2015年當習近平以現任的台灣總統馬總統做媒介向未來的台灣總統蔡主席表示善意時,蔡主席就是過度矜持而不敢正面回應。例如當北京宣布開放中國起飛飛機可以在台灣機場中轉時,蔡總統不敢正面肯定,而「安全」地回「平常心看待」;又如習近平願意和台灣總統在新加坡會面,本是非常正面的事,但是當時的蔡主席予以負面抨擊。蔡總統當時的反應都平白讓她失去了改善和北京關係的機會。 

由於立場模糊,有時也使她不敢適當的保護台灣應該有的主權利益。例如馬總統派到WHA的代表,依例會在大會中發表演說,凸出「台灣」的稱呼,而蔡總統竟然下令代表不准提台灣。 

五、北京愈把台灣當作自己管轄不到的國家,兩岸愈能建立制度化的、互惠的往來關係 

一直到1990年之前,兩岸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當時根本沒有人會料想得到雙方經貿和民間交流竟然發展到今天這樣密切的程度,其關鍵正在於1980年代為了讓台灣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扮演積極作用,北京釐定了「內事外辦」的策略,以「台商比照外商管理」的原則訂定台商管理辦法,而不死硬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年分管理台商。可見愈承認兩岸是互不隸屬的兩個國家,兩岸愈能互惠地往來。 

六、「立場清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對內、對外的戰術和戰略意義 

一方面北京為了國家的中長期利益,雖然統一的立場不變,但是在2000年的<白皮書>和<反分裂國家法>中已經先確定了「兩岸尚未統一;但是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現實從未改變」的立場。這立場在邏輯上相當矛盾,但是在兩岸關係上這表示了中國必須嚴肅地面對兩岸分立的現實究竟合法還是非法的問題而難以迴避。於是這段邏輯上有瑕疵的話在現實上的意義就是「兩岸分立的現狀尚非非法」,在這樣的定義下,和台灣進一步協商往來秩序才在合法性上站得住腳而有助於雙方關係的良性發展。 

無疑的,這表示北京在經過了半世紀的僵持,終於習慣了兩岸分立的現狀,而以「尙非非法」加以定位。 

無疑的,北京這樣地「逐漸接受事實」的長期發展是正面而健康的。依這脈絡下來,就可以這樣地用賴清德的「立場清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的務實台獨來看當前的兩岸關係: 

立場模糊策略可以短期產生關係相對較和緩的戰術效果,但是在代價是形同「默認」自己擁有獨立主權是不清不白或是不具備正當性,這在長期的戰略效果上負面很大。 

立場清楚戰略在短期會一定程度地升高緊張,但是長期則有促成中國像過去一樣逐漸習慣於兩岸分立尚非非法,甚至逐步接受台灣存在的合法性的效應。—無論如何,當台灣在合法性上自我否定,固然是自取滅亡,而模糊化自我存在的合法性,也等於替北京構築犯台的合法性。 

另外,立場清楚,在面對台灣內部激烈獨派採取冒進路線向政府施壓時才有處理的正當性和能量。假使政府採取模糊立場,那麼民眾對北京和台灣政府的擔心持續上升,結果是公投獨立、制憲正名的聲勢必愈來愈得到民眾呼應,並造成激進派侵奪務實台獨或穩健台獨的基盤的結果。 

台灣民眾絕大多數是支持穩健台獨的,但是一旦穩健台獨缺位,民眾勢必走向激進化。這樣的變化台灣已經發生過一次了,那就是陳水扁2000年上台宣布四不—不台獨,結果是台聯迅速成長,到後來逼使陳水扁在2004年立委選舉時不得不採取激進路線加以壓制。美國如果回顧台灣這段令國務院官員手忙腳亂的過去,實在應該重新評價賴清德的主張才對。 

雖然憲法並沒有規定兩岸政策專屬於總統,但是從李登輝總統以來,兩岸政策專屬於總統已經成為憲政慣例,賴清德態度很清楚,這慣例他會遵循。這麼一來,務實台獨就繼續只是賴清德的個人意見而不是國家政策了。 

然而蔡總統的立場模糊戰略難道不是走得蹎蹎跮跮?和中國長期維持和平互惠的長期戰略目標既看不到,在短期的戰術目標上也經常出狀況?那麼蔡總統把「立場清楚、態度善意、政策彈性」戰略對內、對外的戰術和戰略意義重新看一看絕對是好事。 

加入 @setn 好友

【立院榮譽顧問EP.7】國民黨修勞基法薪水打八折!巧芯離婚當賭注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