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肉飯、四神湯非「正宗」台灣小吃?其實是古人寫錯字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說到台灣國民美食,除了珍奶、雞排之外,滷肉飯(肉燥飯)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鹹鹹甜甜的滷肉醬汁,淋上白飯,宛如人間美味,讓人一口接一口。不過,在歷史學者眼中,滷肉飯其實並非台灣正宗小吃,因為早在周代就有記載「滷肉飯」的作法。

天下第一攤滷肉飯 古早尬創新口味都入榜

▲滷肉飯是台灣國民美食。(圖/資料照)

歷史學者周惠民出版的「飲膳佳會——餐桌上的文化史」一書中提到,《禮記‧內則》有記載周代「滷肉飯」的作法,「煎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煎醢,加於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毋」。

周惠民表示,「煎就是熬,醢是肉醬,熬煮肉醬澆在米飯之上,拌著吃,稱為淳熬,澆到米飯上,則稱為淳毋,這不就是滷肉飯?」

在台灣滷肉飯有很多種形式,北部人稱滷肉飯、南部人則叫肉燥飯,口味有肥有瘦,吃起來滋味大不同。其實在《康熙字典》引《廣韻》、《水滸傳》中也有提及「肉哨子」一詞,也就是現今「肉燥」,因為「哨」與「燥」兩字讀音相近,在寫錯字的情況下,肉「哨」飯就變成現在的肉「燥」飯。

林智堅專訪用 四神湯 圖/記者林敬旻攝

▲四神湯原稱「四臣湯」。 (圖/記者林敬旻攝)

除了滷肉飯之外,四神湯其實也在古時候就有了,古代四神湯是民間傳統的藥膳,原稱「四臣湯」,是由四味中藥(芡實、蓮子、淮山、茯苓)燉煮豬肚的藥方,「四臣」能輔助君藥加強療效,具有溫脾、健胃、補腎、利濕的效果。由於「神」與「臣」閩南語發音相似,後來也因為誤寫,演變成現在人熟知的「四神湯」。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