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趴著做?不需要口對口人工呼吸 醫界:還是有風險

記者廖婕妤、江文賢/台北報導

一般傳統的CPR,都是讓患者躺平,先做30下的胸部按壓,外加2次人工呼吸,但現在醫界出現不同看法。國內心臟外科權威醫師魏崢,認為傳統CPR常壓過頭,造成患者肋骨骨折,加上一般民眾不願做人工呼吸,急救效果很有限。因此他自創「趴伏式」CPR,讓患者趴著,從背後對心臟進行施壓,不需口對口,這個姿勢就可暢通呼吸道。但因趴伏式文獻不夠多,醫界普遍持保守態度。

趴著做CPR? 名醫魏崢自創"趴伏式"急救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我們就在背後嘛,就這樣。」心臟外科權威魏崢上節目示範CPR,但怪的是病人竟然是趴著不是躺著,沒看錯,這是他自創並極力推廣的「趴伏式」。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趴倒的話,自然你的呼吸道會通暢,當你從背後壓的時候,它不但有循環同時有呼吸。」

傳統的CPR是幫病患壓胸30下,再吹氣兩下,但魏崢認為,一般民眾口對口呼吸怕感染,胸部按壓力道太大又可能造成肋骨骨折,從背後按受力平均最安全也最簡單。CPR時最主要目的,就是讓左心室打出血液送到腦部,從心臟結構來看,左心室靠近後背,從背後按壓的確有其道理,但連專業醫師都需靠聽診器,才能確切掌握心臟位置,趴伏式執行上恐怕還是有難度。

趴著做CPR? 名醫魏崢自創"趴伏式"急救

北醫心臟外科主任許傳智:「後面他的位置,大概是在我們的脊椎旁邊一點,那個地方也是有肋骨,從那邊按是不是肋骨也會被壓斷,這機會也是有的,或者是有一些病人有胸椎的問題,那這樣按壓是不是也有風險在。」魏崢強調這個方法不是要打臉傳統CPR,而是提供非醫療人員一個在院外的急救方式,但醫界仍抱持觀望態度,這個新觀點恐怕還需要更多文獻來佐證。

趴著做CPR? 名醫魏崢自創"趴伏式"急救

三立新聞台 加入 @setn 好友 #三立獨家 Exclusive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