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零售電商龍頭亞馬遜自今年5月起,大規模查封違反使用者規範的中國帳號,餘震持續至今。有中國跨境電商大規模裁員,貨出不去、錢進不來,也使賣家陷入資金周轉不靈困境。
▲亞馬遜對商家設有倉庫容量限制,被封掉的店鋪商品賣不出去,新品就沒辦法入庫。(圖/中央社)
今年5月間,亞馬遜(Amazon)開始對平台上的中國賣家帳號揮出重拳,祭出封店、封號、封品牌「三位一體」的處罰,理由是這些帳號涉嫌「刷評價」,營造虛假的使用體驗,藉此提升商品與商家的能見度。
根據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資料顯示,近5萬家中國賣家受到影響,其中不乏知名的「大賣家」。對中國跨境電商產業產生損失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300億元)。
然而,這場震盪至今持續衝擊中國跨境電商產業。
根據IT時報報導,2020年亞馬遜的龍頭型賣家中,中國賣家占42%,而從整體來看,美國亞馬遜的網站中,中國跨境電商達63%。
報導指出,一夜之間大量查封帳號,不但使眾多商家的商品被迫下架、資金被凍結、營收大幅下降,更造成行業內的裁員潮。一家大型的跨境電商公司,半年內裁掉了約50%的員工。
除了大型企業受到衝擊外,更多的中小型賣家則陷入「貨出不去,錢進不來,沒錢支付貨款」的惡性循環之中。
報導引述一名小型賣家表示,亞馬遜對商家設有倉庫容量限制,被封掉的店鋪商品賣不出去,新品就沒辦法入庫。此外,商店帳戶內仍有10多萬的資金,線下倉庫的貨品市價也在10萬元左右。但這些錢都隨著帳號被封,而被「困著」無法使用
報導提到,這些賣家現在能做的只有想辦法找到其他的銷售管道,將線下倉庫的庫存清空變現,用以支付其他的成本開支。在相關的網路商店經營者社群中,「需要清庫存的來找我」、「求倉庫轉運」等相關資訊屢見不鮮。
此外,也有些人向亞馬遜提出申訴,不過大概只有20%申訴最終能順利解封。
報導指出,雖然面對震盪,但是真正下定決心撤離的賣家並不多。
報導引述一名中國跨境電商的相關人員表示,亞馬遜是依據用戶評價、銷量以及售價等因素綜合評分決定商品與店家的曝光度,而不像中國的淘寶等電商平台,排在搜索結果前面的大多是旗艦店或者大賣家的商店。對於部分中小型賣家或主力經營特定商品的賣家而言更加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