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一波三折 新加坡的變與不變

(中央社新加坡27日電)民眾拿起手機,除了掃描QR碼,還要出示「合力追蹤」App上的疫苗接種狀態,經工作人員確認已完整接種後才能進入購物商場。面對每天確診人數達兩、三千人,這是新加坡祭出的最新防疫措施之一:打完疫苗者才能進商場、景點。

抗疫這場仗打了一年多,新加坡原本預計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覆蓋率達8成後,可望於9月邁入「與病毒共存」的過渡階段,進一步開放經濟、社會及旅遊活動,悶了許久的民眾都引頸期盼恢復「更正常的生活」。

不料,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異株打亂了計畫。新加坡8月逐步放寬措施,當月底開始,每天新增案例不斷飆升,從100多例一路往上升到1000、2000、3000多例,10月19日甚至逼近4000例大關,大增3994人確診,又一次刷新疫情以來的單日最高紀錄。

隨著新加坡每天確診人數變多,彷彿COVID-19也離每個人越來越近,身邊或多或少有人確診。近期返星的金曲歌王林俊傑也在當地節目中透露,最近身邊有工作夥伴確診。

▲新加坡確診人數變多。(圖/中央社)

官員坦言,病例增加速度比預期還快,為避免醫療體系不堪負荷,不得已再度加強防疫措施,以爭取更多時間為民眾施打疫苗、追加劑及擴增醫療量能。衛生部長王乙康比喻,目前情況就像在下坡路上騎腳踏車,需要適度應用煞車,以免失控翻車。

這次加強防疫措施包括限縮社交聚會最多2人、餐廳內用最多2人一組、居家辦公為既定模式等。由於最近每天新增確診人數仍高居3000多人,原定實施一個月的措施也延長一個月至11月底。

其實對生活在新加坡的人來說,這些措施並不陌生,過去幾個月都經歷過。只不過與先前不同的是,如今星國84%人口已完整接種2劑疫苗,也有13%人口打了追加劑。

在疫苗覆蓋率高的背景之下,新加坡不斷擴大「接種者有別」的適用範圍,從打完疫苗者才能到餐廳內用,到完整接種疫苗者才能進入購物商場、景點,有些採訪活動也限完整接種的媒體記者才能參加。自明年1月起,只有完成疫苗接種或已康復者才能返回工作場所辦公。

雖然社交聚會限制最多2人,但電影院及宗教聚會、會展、現場表演、運動賽事等大型活動,若出席者都已完整接種,人數限制仍維持最多1000人,未受到這次加強防疫措施影響。

儘管本土案例居高不下,新加坡逐步重啟邊境的腳步未因此停止,而是持續擴大實施「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TL)。目前來自汶萊、德國、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等10國已完整接種的旅客入境免隔離,僅需在搭機前及抵境後進行PCR核酸檢測,11月還將新增澳洲、瑞士及韓國。

然而,面對每天大量新增的確診案例,有些人難免感到害怕。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古阿烈(Alex Cook)直言,從減少COVID-19病例到將其視為地方流行病的過程並不容易,這涉及了放下有效的措施、經歷大量確診案例,同時社會大眾也需改變心態,「對已接種者來說,COVID-19就像是流感一樣」。

古阿烈受訪時指出,目前觀測新加坡疫情的重點指標在於加護病房患者人數及死亡案例,只要重症人數不多就不是大問題。最近看到有不少加護病房患者及死亡案例,大多數是少部分放棄接種疫苗的人。

星國衛生部數據顯示,過去28天內,98.7%的確診案例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主要是疫苗覆蓋率高的緣故。人口約545萬的新加坡至今累計17萬9095人確診,累計339人病故,其中超過200人是在10月病逝。

新加坡跨部會抗疫工作小組聯合領導人黃循財坦言,目前可能是抗疫之路「最艱難的」階段,但疫情總會達到高峰,隨著有越多人感染、越多人接種追加劑,「我們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會更好」。

在亞洲國家之中,新加坡很早就提出「與病毒共存」的策略,韓國也預計下月起逐步轉向與病毒共存的模式。儘管面臨這波疫情,新加坡的目標並未改變,除了疫苗這個重要防疫工具,民眾使用快篩試劑定期自我檢測也是當下防疫生活的寫照。

谷阿烈認為,等到這波疫情達到高峰後,當局會有更多信心鬆綁措施,「也許一波疫情不足以讓生活回到常態」,也可能需要分階段放寬措施。星國總理李顯龍估計,新加坡至少需要3個月或甚至長達6個月才會進入新常態。

面對未知的後疫情時代,新加坡能否如期達到目標,全世界都在看。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務必戴上口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國際頭條

【#直播中LIVE】準副閣揆鄭麗君「投資未來世代」青年論壇演講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