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用大腦學習法助教師輕鬆備課 有效教學不費力學習更順利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跨界創作者 Bess 兔兔

 

如果你是一位教師,是否也曾經碰過以下問題?

花很多時間進行教學,但學習成效卻不如預期?

遇到無法配合者,干擾課堂秩序,該如何處理?

「賽車式」和「徒步式」的學生學習速度如何兼顧?

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記得初入職場的日子,因為不熟悉教材,常需要花很多時間備課,因為沒有太多經驗,總是在教育現場不斷試錯、摸索,才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我常常想,有沒有一套方法,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縮短摸索期,降低試錯、嘗試所造成的挫折感,更可以幫助教師輕鬆備課,提升教學效能,迅速融入教育現場,達到教學不費力,學習更順利的最佳學習成效。最近閱讀《大腦喜歡這樣學─強效教學版》這本書,讓我透過大腦學習法的角度切入,再次分析自己的教學模式,也從中獲得許多啟發,以下是我自己運用後覺得還不錯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這本書說什麼

人們透過學習產生的變化,說明了大腦的可塑性。《大腦喜歡這樣學─強效教學版》以神經科學為基礎,區分十個章節,從建構記憶、融合式教學、主動學習、改善拖延症、大腦演化與教學的關係、為你的班級建立習慣、把學生連起來、線上教學、教案的力量等,解釋學習的歷程、學習者大腦的變化。每個章節後方也會告訴讀者運用哪些教學策略可以幫助教師有效教學,學習者能夠透過哪些實用的技巧幫助自己達到學習成效,提升成就感,而書末還提供了兩個附錄:小組合作的自治技巧和資深教師的檢核表方便大家直接按表檢視。

▌以終為始,掌握輕鬆備課心法

想達到有效教學,從掌握以終為始的輕鬆備課心法開始,教師從課程設計的一開始就必須清楚知道最後的終點,究竟想把學生帶往哪個目的地,想讓學生看到什麼樣的風景。

書中提供一條課程規畫路徑:

#課綱→目標→焦點問題→評量

由課綱出發,以108課綱為例,教師了解該學習階段的孩子所需要達到的學習表現、學習內容,由於課綱涵蓋的範圍較廣泛,可以先進行解構,判斷哪些教材或資源適合學生,再建立學習目標。而學習目標的核心是動詞,就是學生「做」什麼事。焦點問題則是以問問題的方式,帶出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目的地在哪,以問題的方式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有助於讓答案在長期記憶裡儲存的比較穩固。最後是評量,評量是找出證據顯示學習者達標,因此在備課時就先安排好「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的方式及內容,確保與課綱、學習目標同步,以達到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評量評什麼的一致性。


 

▌運用大腦學習法,有效教學不費力,學習更順利

#學起來,連起來

學生正在學習時,神經元會形成連結,並且強化。這樣的過程稱為「學起來,連起來」。所以當學生認識新概念時,教師會引導學生回憶舊經驗,建立起連結,這時持續複習教材並學習新的概念,而神經元又會再與相關概念的其他神經元結合起來。例如要學習乘法概念時,先讓學生回憶舊經驗(加法),運用情境引導學生建立起連結。 

#回想技巧(提取練習) 

書中提到回想技巧比重讀、畫底線或畫重點、概念構圖更能建立對教材的理解,提取練習也會讓長期記憶裡的神經元連結得到刺激和強化。

在課堂上的運用可以這麼做:請學生拿出紙張,不看筆記或教材,把教師剛剛講解的重點簡單寫下來,可以迅速檢視學生是否跟上進度,將觀念都吸收進去。

#停頓的重要

在課堂上,並不是教師說得越多,學生的吸收率越好。運用暫停一下的策略,例如教師每講個五分鐘讓學生搭配一分鐘的回想技巧練習,可以讓學生由被動聽課轉為主動學習,書中也提到教師不要講太多話,每隔一段時間暫停一下,讓學生有機會複習,這對工作記憶容量較少的學生特別管用。

#融合式教學法

在一般的課堂上,每個學生的工作記憶容量和背景知識都有差異,該如何兼顧?書中提出融合式教學是兼顧「賽車式」、「徒步式」學生學習速度的教學法,為「徒步式」和「賽車式」的學生搭不同型態的鷹架。就課堂上的實際操作,例如一份學習單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讓「徒步式」的學生回答基本題,「賽車式」學生則跳過答案就在眼前的簡單事實問題,可以回答進一步深入討論的問題,完成基本任務後,也可以讓「賽車式」學生自行挑選一些有意義的「海綿活動」,把多出來的課堂時間吸收掉,例如可以進一步閱讀補充資料、閱讀後擔任小老師為班上進行延伸報告等。

   

#改善拖延症的番茄工作法

將計時器設定二十五分鐘,在這二十五分鐘內盡可能專注眼前的工作,接著放鬆心情五分鐘。經過三、四次番茄工作法後,休息半小時。這是近期很多人推廣的番茄工作法,但書中特別強調放鬆部分很重要,因為這時是大腦重新整頓,把新資訊放入定位的時候,所以課堂的運用此時可以允許學生這五分鐘畫畫圖、閉上眼睛放鬆、或起身散散步,但如果這時滑手機瀏覽訊息或社群媒體就會把之前的學習內容覆蓋掉,失去了番茄工作法的效果。

#拆解段落,對付困難的作業

如果只訂定一個作文題目或是報告,給學生一週的時間,下週繳交,通常很容易收到內容空泛、零碎雜亂的作業。為什麼會如此呢?學生心裡想的是:「我還有很多時間,作業也沒有立即要交,為什麼我現在要做?」尤其對拖延症的學生而言,更是拖到最後一刻,胡亂拼湊壓線繳交。於是書中提出幫學生拆解段落的方式,例如一篇作文,可以拆解為不同段落,縮短繳交時間,一次繳交一個段落,這樣對學生而言負擔相對較小,也能防止拖延導致作業無法完成。

#直接教學法

直接教學較能幫助學生理解較困難的教材,這是由教師引導課程,建構教學方法,直到學生能夠熟悉,也是由教師主導轉為學生主導學習的過程。書中提出三步驟「看我做→我們一起做→你來做」,舉例來說,上課時教學生運用課文文本認識故事結構(看我做),全班運用故事結構分析不同文本(我們一起做),學生運用故事結構寫出一篇故事(你來做)。如果我一開始就要學生運用故事結構寫出一篇文章對學生而言是困難的,但把困難的資訊拆解成小步驟,先從熟悉的課文中認識故事結構,再用故事結構分析其他延伸的文本,讓學生能學習遷移並熟悉,最後再運用故事結構寫出一篇文章,這樣的步驟對學生而言是可以接受,每個學生也都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交替學習,達到最佳學習效率

在教導某一個主題時,讓學生進行混合練習,包括一些相似而容易混淆的部分,而不是讓他們針對同一個主題進行幾乎相同的反覆練習。簡單來說,例如,學習單元是乘法,教師安排練習題時,可穿插加法、減法等不同運算方式的題目讓學生練習,以免讓學生直接以相同的方式去解題而失去讀題、思考及判斷的練習過程。

#放聲思考

介紹新教材的時候,讓學生能看見教師的想法。把思考過程用言語表達出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這類型的複雜任務要怎麼達成。在課堂上,呈現新的教材時,我也會把學生容易混淆的迷思概念一起呈現,讓學生明白可以如何克服和克服的過程。

#提供安全有序的教室

我們都知道教師要營造的是讓學生有安全感、歸屬感、有秩序的學習環境,但教學現場一定會有學生不符合期待或不遵守秩序的時候。書中提到如果要讓學生站在你這邊,與他們一對一面談是有效的方法,通常這樣的學生會覺得挫折憤怒、需要發洩,只是學生用不洽當的方式去表達。而教師必須先明白,那些發洩常常都跟教師沒有關係,教師要先將自己的情緒抽離,再以客觀的角度與學生對談。其中的重點是對談時「一定要表現得你很在乎」。我想,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要讓學生感到被同理才能有進一步對話的可能,但結束談話時,要確認學生知道自己的錯誤並提出行動計畫修正自己的情況。


 

以上是自己覺得還不錯的實用教學技巧,可以運用於課堂,有些小技巧(例如番茄工作法、拆解段落)也可以幫助自己學習時使用。

這本書推薦給

想提升教學效能的教育工作者們

想運用大腦學習法的自助學習者

如果你也想買一本來看看

https://lihi1.cc/upOP5/rabbit

#大腦喜歡這樣學強效教學版 

#木馬文化

#跨界推廣大使

#兔兔

#跨界創作者

 

(圖/跨界創作者 Bess 兔兔 提供)

▲(圖/跨界創作者 Bess 兔兔 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