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NOW健康/類風濕關節炎發作? 善用健保藥治療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陳如頤/NOW健康

1名50多歲家庭主婦,住在台中海線地區,出入皆需開車代步,但因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手部關節發炎腫痛,無法掌控方向盤,進而無法出門導致憂鬱。所幸經醫師建議,使用健保新納入給付的口服藥物,又回復原先能自在開車和出門的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自體免疫疾病 常合併肺部發炎或心血管問題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7、8萬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女性,常見關節腫痛、晨僵、疲倦、體重下降、口眼乾燥等症狀。這是一種因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進而影響關節導致關節發炎的疾病。

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若沒有好好控制,不僅可能面臨關節破壞的失能風險、降低生活品質,還可能併發容易感染、心血管疾病、骨鬆和憂鬱症等疾病。由於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法根治,但若能在確診後及早治療,有助於延緩病程、減少關節腫痛不適,還能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常見治療藥物分兩大類 抗發炎藥物與免疫調節製劑

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邱瑩明主任坦言,以關節不破壞、不變形、不失能為主要,目前常見藥物分兩大類:其中一種機轉是控制關節發炎程度,也就是把消炎症狀壓下去,就像房子起火了就要去滅火,這類藥物是俗稱的消炎止痛藥和類固醇,主要作用就是抗發炎。

另外一類藥物則是從源頭控制,讓免疫系統不要造成發炎,減少發炎情況產生,可以想像成改變房子的材質,讓房子不會輕易失火,這類藥物稱為免疫調節製劑,主要目標是去協助調節免疫系統來調整體質。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不是一種藥物用到底,當急性症狀緩解後,仍需繼續長期使用調理體質的免疫調節劑,但有些病友不清楚藥物的種類和作用,只要覺得症狀改善、身體無不適症狀,就自行停藥或減量服用,反而造成發炎症狀反覆性加劇的情況。另外,也有些病友雖然按時使用免疫調節劑,卻因病況較嚴重,傳統免疫調節劑仍無法有效控制,讓病友相當困擾。

善用「1分鐘微笑量表」自我評估 醫病有效溝通助治療達標

邱瑩明主任建議病友,若發現乖乖服藥,症狀卻沒改善,一定要讓醫師了解狀況。另外,如果不確定自己的疾病控制情況,也可定期透過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推出「1分鐘微笑量表」,自我評估,找出對應疾病控制程度的表情符號,並以此與醫師充分溝通,必要時調整用藥,幫助病友達成疾病長期穩定緩解的目標。


▲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推出「1分鐘微笑量表」,有助醫病溝通。(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種類多,隨著醫藥不斷進步,目前已有針劑生物製劑和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可以幫助病友更有效地控制病況,且大多有健保給付,病友應避免放棄治療而去尋求偏方,以免病情惡化、更危急健康。

邱瑩明主任提到,針劑生物製劑的藥效比傳統藥物好很多,但有些患者恐懼且排斥打針,影響用藥順從性。目前已有新一代的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使用方便、效果佳,可幫助病友更簡單地控制疾病,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最後,邱瑩明主任也分享門診1名摩托車騎士病友的個案,患者因類風濕性關節炎、手指關節腫脹和疼痛,難以控制油門,行車速度相當緩慢,只要被超車就不開心。不過,在經過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的治療,不適症狀明顯改善,終於能像過往一樣享受騎車的自在。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達標,以期有效控制關節發炎的症狀。(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加入 @setn 好友

【SETN整點新聞 #直播中LIVE】洩陳沂電話判刑3個月 鄭家純今至北檢到案執行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2024五一勞工大遊行」號召4000人上凱道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