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臉書在台建資料中心?其實只是一顆「超大硬碟」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新新聞 資料中心 臉書 硬碟

▲臉書設在瑞典的資料中心,看中的就是高緯度、低氣溫。(圖/法新社)

撰文/朱丰瀛(新新聞)

帶動雲端產業?或只是利用低廉能源成本?核四興建與否仍是未知數,經濟部長卻打包票「供電不會有任何問題」;若以提供就業人口看,Google在彰化的資料中心聘用不到六十人,臉書想來也多不哪裡;說穿了,跨國資料中心除了利用台灣便宜的土地與電力,對帶動科技發展,全無實質貢獻。

彰化縣長魏明谷日前主動高調宣布,指社群網站公司臉書(Facebook)已經透過顧問公司與彰化縣府方面密切溝通,將在高鐵彰化站附近的田中產業園區興建資料中心;消息一出,引起國內正負兩極評價,臉書官方也趕緊澄清,表示目前還在多方評估資料中心的興建地,選址尚未拍板定案。

此一消息,除了反映政治人物喜歡高調展示「政績」的慣性,在事情尚未塵埃落定前就先大肆宣揚,恐怕引起外資企業未來評估投資案的疑慮;另一方面,各界更重視是,資料中心是否真能帶動台灣的雲端產業?抑或只是單純想要利用台灣低廉的能源成本?

全球資料中心的投資方興未艾,除了臉書之外, 包括Goog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等業者都積極跨出美國本土,在歐洲與亞洲興建資料中心。

而外資企業選址的考量要素,包含了土地成本、能源成本、人力資源、光纖網路基礎建設、甚至牽扯到國與國之間的法律政治因素等;臉書投資彰化一事,牽涉到諸多層面,值得更多討論。

挑起台灣的能源政策矛盾

資料中心是高耗能的產業,由於將大量的伺服器與儲存設備集中放置,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因此在設計上,必須確保這些熱能可以順利排除,否則勢必會造成當機問題。

為了降低溫度,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吹冷氣」。根據統計,資料中心有超過一半的能耗是花費在空調設備上;也有一些資料中心會利用水冷式設計,來降低對空調設備的依賴,但總歸來看,資料中心確實是耗電又耗水的設備。

因此,目前世界各地的資料中心,在選址方面都以高緯度地區為優先選項,希望藉由自然的低溫環境來降低資料中心的溫度,避免大量耗費電與水力。

以臉書的資料中心為例,目前在美國有三座資料中心,分別位於賓州、紐約州和奧勒岡州,地理位置都偏北;在歐洲則是選擇北歐的瑞典。這些地區的共同特點,就是高緯度、低氣溫。

如果臉書資料中心確實落腳台灣,勢必是臉書最接近赤道的一座資料中心。以台灣的氣候而言,在資料中心的散熱處理上,勢必要花費更多心思。那麼,為什麼臉書要在台灣建資料中心?單純從能源成本的角度來看,台灣的工業用電是全球第四低、亞太第二低,因此就算資料中心建在台灣可能要多耗一些電,但電費成本如此平易近人,整體而言仍符合成本效益。

就在魏明谷公布臉書的投資案後,經濟部長鄧振中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便拍胸脯打包票,資料中心落腳台灣,「供電不會有任何問題」,樂見臉書前來投資。

然而此說法一出,馬上讓人回想起,政府與台電先前對於核四爭議,明明一再強調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持續下降,若核四無法運轉,最快自民國105年就可能有缺電風險;目前核四興建與否仍充滿爭議,短期內恐怕無解,此時政府官員張開雙手,歡迎國外的高耗能投資案落腳台灣,不禁讓人感到精神錯亂。

如何帶動雲端產業發展?

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說法,就是臉書的資料中心落腳台灣,將帶動台灣的雲端運算產業起飛。當然,所謂的「雲端運算產業」指的究竟為何,其實莫衷一是;而「帶動產業起飛」這種模糊的說法,也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最終,可能終究落入華麗而空洞的政治詞彙。回頭看搜尋引擎龍頭Google投資台灣的例子。

Google在2013年於彰濱工業區興建資料中心,當時擔任縣長的卓伯源,同樣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表示Google在彰化設立資料中心對彰化縣的意義重大,「將全球尖端網路和環保科技帶進彰化,推動彰化朝科技大縣的目標邁進」,而且還讓彰化成為亞太區雲端運算中心根據地之一。

但是Google的彰化資料中心究竟帶來什麼好處?根據Google自己的規畫,該資料中心占地十五公頃,但所需的員工僅六十人;而媒體報導,目前其聘請的人數,其實還不到這個數字。

也就是說,這項投資用了台灣的土地與電力,但創造就業的效果其實十分有限,對於帶動彰化的科技發展,更無實質貢獻。

當然,該資料中心內部所用的機器設備,例如伺服器、儲存設備與交換器等,確實可能出自台灣硬體製造商如廣達之手;但這其實與資料中心的落腳處沒有關係,因為就算Google把資料中心設在別的地方,也會向廣達採購。

以歐洲盧森堡做借鏡

當然,台灣成為雲端業者的資料中心投資首選,除了電價這個最大原因,也因為台灣身處亞太海底光纖電纜的結點,在台灣架設資料中心,可以就近使用電纜,成本相對低廉;另外,台灣的政治局勢相對穩定,與歐美的關係親近,也讓歐美企業相對放心。

而台灣的案例,不禁讓人想起盧森堡在歐洲所扮演的角色:盧森堡現在是歐洲資料中心的集中地,其位於歐洲正中央,網路延遲效應低,因此全國有超過二十座資料中心,該「資料中心園區」四通八達通往歐洲各地,也成為全世界資料中心密度最高的國家。

但不同的是,盧森堡的眾多資料中心,其實是在服務歐洲的金融產業,也就為眾多銀行進行IT外包服務。因此,政府為了掌握這個商機,也制訂了相應的配套法令,針對資料中心的安全、隱私以及資料所有權進行規範,讓各國業者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將資料放在盧森堡。

反之,業界認為,外國社群網站或是搜尋引擎公司在台灣設立資料中心,看中的並不是台灣的市場,而是單純利用台灣廉價的能源成本,「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超大硬碟放在台灣而已。」如果說這樣的投資可以帶動台灣雲端產業發展,恐怕言過其實。

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把所有目光放在臉書與Google身上,不如也回頭看看,其實包括中華電信在台北板橋、台灣大哥大在內湖、宏碁在桃園、鴻海集團在高雄,其實都已經建了資料中心,推出雲端服務。

這些業者雖然沒有國外業者的響亮名聲,但他們在本土做生意、雇用本土員工、賺錢繳稅給台灣政府,「難道不該得到更多關愛眼神?」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