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0年做抹片檢查 35歲婦女竟罹子宮內膜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一名35歲婦女從10年前開始,每年定期接受子宮抹片篩檢,可是近半年來卻開始出現不正常出血,就醫後竟然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第2期」,這名婦人不敢置信每年抹片檢查都正常,最後竟還罹癌!

▲圖翻攝自健康醫療網

醫師呼籲,很多婦女以為抹片沒問題,不代表子宮體就沒有問題。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台北榮總婦癌科主任屠乃方表示,若子宮內膜癌細胞掉落陰道或子宮頸,也有可能透過子宮抹片被篩出,但此時病症通常已較嚴重,且子宮內膜癌患者藉由抹片篩檢出的比率並不高,約不到10%。

  小百科劇場(資料來源:A+醫學百科)
子宮內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又稱為子宮體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癌可發生與任何年齡,平均年齡55歲左右,發病高峰年齡為55~60歲。50%~70%在絕經後發病。在中國子宮體癌的發病率,僅次於子宮頸癌及卵巢癌而居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的第3位。近年發病率有不斷上升趨勢。

極早期患者可無明顯症状,僅在普查或其他原因作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一旦出現症状,則多表現為:

(一)子宮出血:絕經期前後的不規則陰道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状,常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為大量出血。不僅較年輕或近絕經期患者易誤認為月經不調,不及時就診,即使醫生亦往往疏忽。個別也有月經周期延遲者,但表現不規律。在絕經後患者多表現為持續或間斷性陰道出血。子宮內膜癌患者一般無接觸性出血。晚期出血中可雜有爛肉樣組織。

(二)陰道排液:因腺癌生長於宮腔內,感染機會較宮頸癌少,故在初期可能僅有少量血性白帶,但後斯發生感染、壞死,則有大量惡臭的膿血樣液體排出。有時排液可夾雜癌組織的小碎片。倘若宮頸腔積膿,引起發燒、腹痛、白細胞增多。一般情況也迅速惡化。

(三)疼痛:由於癌腫及其出血與排液的瘀積,刺激子宮不規則收縮而引起陣發性疼痛,約佔10~46%。這種症状多半發生在晚期。如癌組織穿透漿膜或侵蝕宮旁結締組織、膀胱、直或壓迫其他組織也可引起疼痛,往往呈頑固性和進行性加重;且多從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

(四)其他:晚期患者自己可觸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宮或/及鄰近組織器官可致該側下肢腫痛,或壓迫輸尿管引起該側腎盂輸尿管積水或致腎臟萎縮;或出現貧血、消瘦、發熱、惡液質等全身衰竭表現。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