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葉倫結束4天訪中行 中國官媒:不接受無條件配合的「美式」競爭

美國財長葉倫結束中國大陸行,傳達美中繼續經濟合作的預期,中國大陸官媒環球時報認為對華府需「觀其行」,指目前改善美中關係預期像是風中燭火般的不確定,強調中國大陸不接受無條件配合的「美式」競爭。

葉倫(Janet Yellen)7月6日至9日訪問中國大陸4天,期間強調,美中兩國需要合理經濟競爭和改善溝通,並呼籲就氣候變遷構成的「生存威脅」進行合作。

葉倫結束4天訪中行,前腳剛走,中國官媒後腳就發表反對言論。(圖/新華網)

▲葉倫結束4天訪中行,前腳剛走,中國官媒後腳就發表反對言論。(圖/新華網)

外媒報導,「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資深研究員高曼(Lindsay Gorman)認為,葉倫「此行主要目標其實是傳達訊息」,包括溝通華府如何看待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消除美方可能擁抱「完全零和競爭」的觀點,同時示意美方的目標是推動公平競爭。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傅泰林(Taylor Fravel)認為,她的發言仍傳達出支持美中經濟繼續合作。

環球時報9日晚間發表社評,指政府多位高級官員會見了葉倫團隊,中方形容相關交流是深入、坦誠、務實,美方也使用了坦誠、建設性和全面等詞語,可能預示著接下來兩國更多的良性互動,外界輿論也普遍認為中美邁出積極一步。

社評表示,在中美關係「冰凍三尺」的背景下,這一次高層互動,可能是近年來美方意識形態色彩最為淡化的一次,雙方都展現出落實元首共識的共同意願,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但評論認為,葉倫在這次訪問中雖有不少積極表態,例如她在結束訪問前的記者會上說,世界足夠大,足以讓中美都能繁榮發展等等,這些給了外界一定的積極預期,但這樣的預期又像風中的燭火一樣,不僅微弱而且存在不確定性。

環球時報表示,對中美關係而言,外界的整體悲觀預期並沒有改變,華盛頓以遏制、打壓為主的對中政策方向沒有實質性轉變。

例如葉倫多次提到兩國之間「健康的經濟競爭」,而不是「贏家通吃」,聽起來當然不錯,但關鍵在於,如何定義健康的競爭?是只滿足美國的地緣政治胃口、而中國大陸只能無條件配合的「美式」健康競爭,還是雙方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指導之下進行真正健康的互動?

評論強調,中美關係的最大病根在於,華府的對中認知生病了,如果不解決「第一顆鈕扣」的問題,無論多麼美好的設想和願望都只會成為空中樓閣,並說美方這些年嚴重挫傷中美關係,以至於現在它無論說什麼,都很難取信於人。這一點只有美方的實際行動才能改變。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國際頭條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