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幕後/大缺工時代需超前部署 產業界喊話:外籍移工不影響國人工作權益

記者黎冠志/台北報導

工地施工示意圖(資料圖)

▲工地施工示意圖(資料圖)

1989年,台灣經濟起飛,當時國家重大建設面臨嚴重缺工問題,行政院核定通過「十四項重要工程人力需求因應措施方案」,首度以專案方式引進3,000名外籍勞工投入營造業。熟悉產業的人士指出,移工政策至今約35年,由於開放的幾乎都是國人較不願投入的工作項目,不會影響到國人的工作權益。

勞動力發展署表示,目前開放移工來臺從事的工作為海洋漁撈工作、家庭幫傭工作、機構看護工作、家庭看護工作、製造工作、外展製造工作、營造工作、屠宰工作、外展農務工作、農、林、牧或養殖漁業工作。根據勞動部統計,移工人數已經在去年底超過75萬人,其中以三K (骯髒、辛苦、危險) 行業專案34萬人、社福移工23萬人為大宗,其他包含船員、農漁牧業、屠宰…等工作,幾乎都是多數國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

產業人士指出,過去這些年來,重大工程與長照家庭多可看見移工身影,包含台灣高鐵、雪山隧道、各縣市捷運等重大公共工程,移工都有協助建設,我們餐桌上的海鮮水產多數是移工協助打撈,桌上的肉品有許多是移工協助屠宰、分切,更不用提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外籍看護協助照顧長輩。事實上,在馬政府執政時期,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14年編印的《未來十年我國外勞政策 變革方向之研究》報告就提到,在2025年之前我國的勞動供給增加速度小於需求上升幅度。2025年的基層人力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亦即我國產業發展在2025年尚須擴大引進一部分的外籍基層勞動力。

台大教授辛炳隆就曾指出,過去國人原本擔憂引進移工可能阻礙本國勞工就業機會,但隨著移工人數逐漸攀升,從數據看不出對於就業市場有什麼明顯衝擊。主計總處公布2023年12月失業率為3.33%,全年失業率平均為3.48%,創下民國90年以來,長達近23年的最低紀錄。產業人士也指出,移工在台35年來,已成為社會上不可或缺的勞動力補充來源,這些外籍勞工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揮汗從事辛苦的工作,協助我們建設台灣、照顧家人,無非是為了自己求溫飽、改善家庭經濟環境。多數移工也都珍惜在台灣的工作機會,遵守相關法令,避免違法被廢聘遣返。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