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課本裡被誇上天的2位歷史人物!原來都壞到骨子裡了

新奇中心/唐家興報導

有些歷史人物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有些歷史人物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我們的童年記憶中,課本中那些偉大的歷史人物,就像燈塔一樣照亮了我們的成長之路,成為了我們最初的榜樣。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驚訝地發現,那些曾經被我們無比崇敬的人物,竟然也有著不為人知的陰暗面。讓我們來一起探索,這些人物為何會顛覆我們的認知,他們的故事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首先,我們來談談匡衡:
匡衡以「鑿壁偷光」的故事激勵了無數寒窗苦讀的孩子。在我們的童年記憶中,他是那個為了夜讀而巧妙利用鄰居家光亮,體現了驚人的求知慾和堅韌不拔精神的少年。然而,誰能想到,這位小時候因為家貧而借光讀書的孩子,長大後竟成為了一個貪污腐敗的官員。

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激勵了無數寒窗苦讀的孩子。(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激勵了無數寒窗苦讀的孩子。(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史籍記載,匡衡在成為高官後,開始利用職權謀私,擴張私人莊園,貪污受賄。他甚至在管理黃河時為了避免責任而隱瞞真相,導致黃河決堤,造成無數百姓家破人亡。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和他童年時的「偷光」行為似乎異曲同工,反映了一個人從小到大的性格連貫性: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他人的權益。

再來看看唐代詩人李紳:
他的《憫農》曾經感動了無數學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幾乎成了勸誡節儉和理解農民辛勞的名句。李紳在我們心中的形象,也一直是那個關心民生、崇尚節儉的詩人;但事實卻遠非如此。

《憫農》詩流傳廣泛,無人不曉。(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憫農》詩流傳廣泛,無人不曉。(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李紳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後,卻喪失了詩歌裡的憫農之心,逐漸變成了一個花天酒地、濫施淫威的腐官酷吏。李紳當淮南節度使時,對百姓疾苦極為漠視。在李紳治下的百姓,終日惶惶不安,紛紛渡江淮逃難。據說他曾經為了一道菜,屠殺無數鴨子,只取其舌頭。這種鮮明的對比,讓人不禁對他的詩歌真誠性產生懷疑,他的「憫農」不過是筆下的虛情假意,現實中的他,卻是一個貪婪無厭的官員。

李紳後來成為了濫施淫威的腐官酷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李紳後來成為了濫施淫威的腐官酷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這些歷史人物的雙面人生,讓我們重新審視他們的故事,也讓我們明白,在追隨榜樣的同時,更應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了解他們的全部,才能真正從中汲取教訓和智慧。

 
加入 @setn 好友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