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台南報導
▼▲為紀念台荷400年交流,台南文化局邀請旅荷22年的台灣藝術家王儷靜(Lily Wang)策劃「尼德蘭畫師藝術重構─Dutch Masters Reimagined」特展。(圖/記者張雅筑攝、受訪者提供)
為紀念台灣與荷蘭文化交流400年重要歷史意義,台南市文化局特別邀請旅居荷蘭多年又出身藝術世家的藝術家王儷靜(Lily Wang)策劃「尼德蘭畫師藝術重構─Dutch Masters Reimagined」特展,昨(10/19)日展覽於葉石濤文學紀念館盛大開幕,約有近百人共襄盛舉,其中幾名還是超大咖名人。從策展到開幕,就像孕育自己的孩子出生,王儷靜除了介紹這幾乎快失傳的畫風外,也感謝、感動到場支持的每一個人。
外公王水金橫跨光復前後時代的台灣本土畫家,許多作品都被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父親王正和則是師承台灣著名陶藝家邱煥堂,長期深耕陶藝領域,專注於陶胚塑形和釉料配方創作的知名陶藝家。王儷靜為人謙虛,鮮少提及自己的家世背景,她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真心欣賞她的畫作。
▲王儷靜也常常做公益,日前她用荷文來錄製反歧視亞裔的公益短片,她堅定表示:「如果我們遇到歧視都不願意站出來舉報,又怎麼能抱怨別人歧視我們。」(圖/受訪者提供)
旅居荷蘭多年的她,期許自己當一個有藝術又有內涵的人,歷經各種探索,她發現自己情有獨鍾17世紀荷蘭的靜物畫與風景,因此決心進入倫斯霍夫藝術學院(Academie Renshof)學習荷蘭寫實畫派,開啟她的藝術旅程。在開幕典禮致詞時,倫斯霍夫藝術學院校長暨知名荷蘭藝術家格爾德·倫斯霍夫(Gerd Renshof)透露,王儷靜可是「二顧茅廬」才拜師學畫成功,「5年前我收到一封信,一個全英文寫著自己很想進入我創辦的學校就讀之類的,那時我不想理會,甚至不解這個人為什麼要特別寄信呢?因為她用的是英語寫的信哈哈哈。但沒想到過了段時間,這位小姐又來信,我才注意到她是真的很想來學畫,所以她進入到我們 學院裡、成為我的學生,那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可以一起在台灣舉辦展覽。」
▼▲(上圖)特地從荷蘭赴台的倫斯霍夫藝術學院(Academie Renshof)校長暨知名荷蘭藝術家格爾德·倫斯霍夫(Gerd Renshof),首次來台的他表示,台灣人都很友善和熱情;(下圖)特展開幕首日有許多嘉賓到場支持和共襄盛舉。(圖/記者張雅筑攝)
17世紀「尼德蘭藝術」繪畫技巧,這對台灣人來說算是相當陌生的畫風,同時這技巧未來也面臨可能失傳的危機,因此王儷靜在致詞時解釋,這畫法在那個年代是後來非常流行的,與知名已故畫家維梅爾Vermeer van Delft)和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的作品一樣,「很注重光影的感覺,所以特別選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展覽,因為這裡擁有非常好的自然光,就可以清楚看到畫作的變化。」
至於這畫技有什麼特別之處呢?王儷靜解釋,一般的現在油畫畫法都是,畫完主體後,若要畫陰影,假設要畫黃的地方畫家會先把黃色調暗再上上去。簡單來說,現代的油畫畫法在影音部分畫主體,陰影部分由深到淺,從透明度較低的顏料先開始畫,但「尼德蘭藝術」是相反的!王儷靜進一步說明:「我們的畫法是先畫陰影,先把陰暗的地方打暗、亮的地方打亮,再上同一層顏色,所以我們的畫法像女人在化妝一樣,像是額頭、雙眼間要先打亮對不對、再上粉底,所以這個畫法就有點像化妝,這個是很老式的17世紀的畫法,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人在畫這樣的畫法了。」
▼▲王儷靜分享尼德蘭畫師藝術與現代的畫風、技巧有何不同,她強調,17世紀的畫派專注「寫實主義」,並且題材多以世俗生活為主,很少涉及重大的歷史或宗教事件,畫作的尺寸也較為小巧精緻。(圖/記者張雅筑攝、受訪者提供)
可能失傳的畫技讓王儷靜非常感興趣,所以特地到倫斯霍夫藝術學院拜師學藝,她也是目前130名學生中唯一的台灣學生,校長暨老師格爾德·倫斯霍夫稱讚王儷靜是名很優秀的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非常的好,幾乎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甚至有時反過來是她這名學生促使他學習到更多,就像是這次來台展覽一樣。格爾德·倫斯霍夫表示,自己首次來台灣,剛下機就直奔展覽現場,看到許多人討論他們三名師生的作品,自己的作品也得到不少台灣人的回饋,讓他非常開心和感動,「我第一次來台灣,剛下機就來可能會覺得很累,但看到現場這麼多人的支持,早就忘記時差和疲憊感了,台灣真的很棒,大家都很友善,我第一次來就喜歡上了。」
現場除了展出擅長建築的格爾德·倫斯霍夫(Gerd Renshof)、喜歡靜物與風景的王儷靜畫作外,還有另一名擅長人體的畫家卡斯·沃特曼(Cas Waterman),他可以把皮膚的肌理和顏色描繪得很細微,每幅作品都有不同感覺。
▼▲(上圖)格爾德·倫斯霍夫擅長建築和靜物的主題,其畫作有不少人大讚很感動人心;(下圖)擅長人體的畫家卡斯·沃特曼(Cas Waterman),雖然沒有到場,但許多人看到其作品都很佩服他在皮膚肌理和顏色上的細緻處理。(圖/記者張雅筑攝)
至於為什麼選在台荷文化交流400年之際,展出「尼德蘭畫師藝術重構─Dutch Masters Reimagined」呢?王儷靜語重心長地表示,這繪畫技巧幾乎快要失傳,所以她想把這樣的畫法還有作品帶回來、帶回我的故鄉台灣,加上今年剛好台灣與荷蘭交流滿400年,是個別具意義的一年,除了畫作,她更喜歡真正的荷蘭藝術家能踏上台灣這片土地分享、交流。不僅有多幅畫作在展場,為了讓大家更認識、感受到台荷文化交流,王儷靜特地空運12公斤重的荷蘭起司,就像一個黃色巨型輪胎擺在桌上,所有人致詞完後,她切下第一刀,象徵展覽正式開幕,也希望大家享受這場藝術盛宴。
▼▲王儷靜特別空運12公斤重的荷蘭起司,將它帶到現場讓觀展者享用。(圖/記者張雅筑攝)
▼▲就像輪胎大小的荷蘭起司果然驚豔全場,王儷靜說,既然主題是台荷交流特展,除了藝術外她也希望讓台灣人品嚐看看道地的荷蘭起司。(圖/記者張雅筑攝)
「尼德蘭畫師藝術重構─Dutch Masters Reimagined」特展開幕,現場不僅擠滿近百人支持,還有許多大咖嘉賓,包括台南市文化局副局長林韋旭、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溫志宏和多位地方民代等。其中另兩名最受矚目甚至大家搶著合影的分別為日前預告的隱藏版嘉賓「挺台霸主」,其實就是有「八不居士」之稱的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他受訪時表示,自己本身認識王儷靜,得知她要辦畫展想說身為好友一定要親臨現場支持,所以特地南下,他還透露,展場中的一幅〈玉山〉已是他的收藏品了,同時他也誇讚王儷靜這名晚輩、朋友是個愛台灣、做事情盡心負責的人,所以自己才會那麼挺她。
▼▲(上圖)畫作<玉山>已被曹興誠買下收藏;(下圖)開展第一天就有民眾看上王儷靜的作品,詢問是否可以買下收藏,讓王儷靜非常開心。(圖/受訪者提供、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左至右為Hello Taiwan執行長江明信父親、王儷靜母親王秀琴、王儷靜(Lily Wang)、Hello Taiwan執行長江明信;(下圖)江明信笑說,牆上掛的這幅畫作已被自己買下收藏,此外他身上繫的領帶也是王儷靜所設計的。(圖/記者張雅筑攝)
除了曹興誠外,有「總裁外交官」之稱的企業家總裁暨Hello Taiwan執行長江明信,他不僅以Hello Taiwan名義自掏腰包出錢贊助展覽更帶著父親到場,父子倆還不忘繫上印有「台灣」兩字的領帶,而這領帶背後的設計師其實就是王儷靜。江明信表示,王儷靜其實也是Hello Taiwan親善大使之一,很感謝她在荷蘭不時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讓台灣被看見,甚至透過行動支持台灣的作品,像是舉辦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和《看不見的國家(Invisible Nation)》於荷蘭電影院首映會等,「努力的人都人都該被看見,所以身為同樣旅居海外的台灣人、朋友,當然要給予支持和肯定。」
▼▲王儷靜曾在荷蘭舉辦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和《看不見的國家(Invisible Nation)》的首映會,吸引許多外國人到場觀賞;下圖右為美國導演葛靜文(Vanessa Hope)。(資料照/受訪者提供)
▲王儷靜寫了兩次信給格爾德·倫斯霍夫才成功拜師學藝,格爾德·倫斯霍夫也大讚儷靜是名優秀的學生,很感謝因為她有機會來台辦展,見識、體會不同國家的文化。(圖/記者張雅筑攝)
▼▲有民眾看到格爾德·倫斯霍夫的作品激動地表示:「您的畫很觸動我,讓我看了很感動!」聽到這樣的反饋甚至有意收藏,格爾德·倫斯霍夫也很開心,並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圖/記者張雅筑攝)
▼▲特展開幕至今大獲好評,不少人都覺得這展覽很有意義,雖然規格小卻很精緻、受益良多。(圖/記者張雅筑攝)
☞「尼德蘭畫師藝術重構─Dutch Masters Reimagined」特展資訊
展期:2024/10/19~2025/01/15
展覽地點: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臺南市中西區友愛街8-3號)
展覽時間:每星期三~日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