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林昀萱報導

▲日本漫畫家竜樹諒預言7月大地震引發恐慌。(示意圖/Pixabay)
日本漫畫家竜樹諒預言今年7月5日恐發生毀滅性地震,引發焦慮。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位於地震帶的台灣和日本本就存在地震風險,並分析台灣2大地震風險區域,呼籲與其相信預言不如在平時做好防災準備。
竜樹諒自1976年開始記錄自己的夢境,並於1999年出版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記錄了自己的11個預知夢,可怕的已有7.5個應驗,包括2011年3月日本會發生大地震、英國戴安娜王妃之死及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 Mercury因傳染病離世。竜樹諒在書中提到2025年7月5日,日本、台灣、香港、菲律賓等地將發生「毀滅性的巨大災難」,高達40米的海嘯將湧向各個陸地,令各地區的陸地連接在一起,引起關注。竜樹諒近日表示,自己一直以來都客觀看待預言,至於要如何解讀,大家需要自行判斷。她也呼籲,別過度被預言訊息影響,建議大家要參考專家的意見,採取適當的行動。

▲南海海槽30年內恐發生規模8至9地震的概率提升至82%。(圖/日本氣象廳)
上一次8或以上的地震是1946年規模8.0昭和南海地震,距今79年。據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025年1月最新評估,南海海槽在未來30年內恐發生規模8至9地震的概率,由2024年約74%至81%,提升至2025年的75%至82%。香港天文台2月14日發表「日本南海海槽的地震風險及其對香港的潛在影響」文章,提到就全球而言,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每年發生約20次規模7或以上的大地震,而南海海槽可能發生的規模8至9巨大地震,由日本的時間預測模型在長期評估中得出的標準「重現週期為88.2年」。香港天文台提到,如果南海海槽發生地震,日本關東至九州一帶的太平洋沿岸有可能面臨超過10公尺的大海嘯,提醒民眾為隨時可能發生的南海海槽地震作好準備。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相關研究與預言引發恐慌。吳建富指出日本政府在今年上調南海海槽在未來30年發生規模8.5地震的機率逾8成,且可能引發海嘯。他指出模擬顯示海嘯對台灣影響有限,但今年國家防災已針對南海海槽重點演練宜蘭縣。若真發生海嘯,因海底地層會吸收波能、波高估不會太高,但因海嘯有堆高效應,在地勢平緩區域仍要注意。海床深度也關係到波速,水深淺海嘯慢,靠岸時可能也會出現衝擊。
另外,吳建富也談及台灣必須留意的地震風險,主要是為在東部、曾在1920年發生規模8強震的琉球海溝和處在南部、在1966年發生規模7.6地震的馬里亞納海溝。因為缺乏更早的地震資料,難以判斷地震週期。他強調,地震是自然現象,尤其日本和台灣為在板塊交接處本就是地震頻繁地區,呼籲不用過度恐慌,在日常留意防災觀念與資訊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