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冠志/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就職週年前接受4家海內外媒體專訪,大數據專家周世恩表示,其中在櫻井翔的專訪節目可以顯示出「成功大破外交框架」。(圖/資料照)
總統賴清德就職週年前後,分別接受4家媒體專訪,包括國內的《財訊》雜誌、Podcast《敏迪選讀》;國外媒體則是《日本經濟新聞》,以及日本電視台(日本テレビ)新聞節目《news zero》推出「勿使現在變戰前」為題的系列報導。國內外媒體專訪,多聚焦於全球政經局勢瞬息萬變,特別是美國總統川普課徵關稅下台灣如何因應;以及兩岸關係緊張,與中國保持怎樣的距離、交流。國內議題則多鎖定於朝野間的震盪、經濟發展、能源轉型等話題。根據Qsearch創辦人周世恩分析賴清德接受日本新聞節目《news zero》專訪後的聲量表示,數據顯示「日本相關」主題在網路討論中被提及高達6,440次,成為最受關注的國際議題。特別是在Facebook與Threads等平台,相關內容獲得高互動量與正面評價,顯示此次專訪成功打破傳統外交框架。
總統賴清德在520前夕接受數家國內外媒體專訪,黨政人士認為《財訊》做為台灣具權威性的財經專業媒體,在賴清德回顧這一年來的施政,還有未來展望,《財訊》的專訪可視為定調「拚經濟」的宣示,也是安定台灣面臨關稅,人民、產業有集體焦慮時的一顆定心丸。《敏迪選讀》屬知識型網紅,聽眾年齡層廣泛,網路世代者佔多數,分別透過傳統媒體與新興網路,讓總統論述「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能較為深層擴散至國內與國際不同層面的社會溝通。「此外,前者在5月初露出,後者在5月中就職週年前,時間點取得平衡,討論話題延續。」
另外,黨政人士也認為《日本經濟新聞》為日本刊載經濟相關新聞為主的全國性報紙,也是日本全國性的五大報之一,日本電視台收視率也長期處於日本無線電視各台上游,加上又有人氣偶像「嵐」成員的櫻井翔主持專訪,在台日之間都形成重要討論話題,除加深台日的互動,讓日本更理解台灣處境,國際對台灣的理解也多一層管道。
Qsearch創辦人周世恩分析賴清德專訪的聲量得出兩個結論,包括「論述無人機等戰略經濟策略的目的有傳達、政治議題轉化為台日交流並打破傳統外交框架」,首先在論述無人機等戰略經濟策略目的部分,周世恩表示,賴清德專訪中關於經濟發展與國際友盟合作的論述,在網路討論中獲得顯著正面回應,「經濟發展」相關關鍵詞被提及5,738次,特別是當經濟議題與「國際關係」相結合討論時,正面評價更為突出。
周世恩說,這反映賴清德成功將台灣經濟定位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環節,並強調與日本等民主國家的產業合作。數據顯示,專訪中提及的無人載具產業合作等具體倡議,引發社群媒體高度關注與支持。這種將經濟與國際合作緊密結合的論述框架,適度強化了台灣在國際經貿體系中的重要性,為未來深化國際產業合作奠定正面輿論基礎有成功效果。
第二是櫻井翔專訪流量奏效,周世恩認為政治議題轉化為台日交流。他指出,賴清德接受日本天團「嵐」成員櫻井翔專訪,在網路討論中展現顯著的正面情緒優勢。數據分析顯示,日本相關貼文的正面情緒比例高達24.5%,遠高於其他主題貼文的9.4%,正面評價比例提升了2.6倍。特別是在Facebook與Threads等年輕族群聚集的社群平台上,日本專訪相關內容獲得更高的正面回應。這種「文化外交」策略成功將政治議題轉化為跨國文化交流,有效提升賴總統的國際形象,也創造了情緒共鳴與認同感。櫻井翔作為日本知名藝人,其專業訪談打破了傳統外交的嚴肅框架,將賴清德的國際觀點傳遞給更廣泛的年輕受眾,建立了親民且具國際視野的領導者形象。
周世恩表示,賴清德接受日本天團「嵐」成員櫻井翔專訪,在社群媒體上引發顯著迴響,數據顯示「日本相關」主題在網路討論中被提及高達6,440次,成為最受關注的國際議題。特別是在Facebook與Threads等平台,相關內容獲得高互動量與正面評價,顯示此次專訪成功打破傳統外交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