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蔡詩萍拿出當時誤拆後的照片表示,當時只是拆到汾陽居的邊角,並不影響文資審議。
週刊今(27)日踢爆,北士科在開發期間,遭柯文哲市府低價強徵土地,範圍內的歷史建物「汾陽居」遭柯市府誤拆,更指控市府在「汾陽居」文資審議時,列席官員未迴避、提前離席等。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稍早受訪時回應,當時官員所為皆合法,迴避規定也是此事遭監院糾正後才實行的新規,此外他也強調,「汾陽居」所在地與外傳輝達新總部位置相差甚遠,而誤拆僅是拆到邊角,不影響文資認定。
週刊引用文資工作者與「汾陽居」持有者說法指出,汾陽居一開始便沒審議,柯市府也忽視新規,甚至誤拆了汾陽居。當中也指控,文資列冊名單原本都是公開的,但馬英九市長任內改為不公開,讓官員能對民眾上下其手。當時的審議會議上,時任民政局長藍世聰、文化局長鍾永豐默默離席,導致流會;另一次審議會上,沒有投票權的機關代表竟能投票,導致汾陽居最後不被認定為古蹟,最終慘遭拆除。
蔡詩萍稍早受訪時表示,當時規定市府官員出席是不需要迴避的,並沒有違法,缺退席情形在都是當時所允許的。他也拿出誤拆後的照片指出,當時廠商只是拆到汾陽居的邊角,不影響文資審議,當時也汾陽居也沒有文資身分,僅是列冊。他進一步解釋,文資列冊都是都不公開的,如果公開反倒可能導致古蹟被拆除,列冊僅是審議的順序依據。
對於技術性流會的指控,蔡詩萍直言「那是誤解」,鍾永豐離席當天,是市議會教育委員會開會,相關首長必須列席,鍾也是等到最後才去委員會,而五位前市府機關代表列席也合法。迴避的新規是此事發生後,監察院糾正才修改規定,108年4月以後才照新規,不能說違法。他也表示,文資人士也許有許多聯想,但就還原事情上是沒有關聯的。蔡詩萍也強調,汾陽居所在地與外傳輝達總部的地點相去甚遠,必須澄清。
地政局長王瑞雲則說,北士科於民國98年進行區段徵收,依照當時規定補償適用徵收當期公告現值,現在則是用市價,並沒有報載的「低價徵收」一事,另對於新光人壽給北市府的回函,她也表示會在議會備詢時統一回覆。

▲王瑞雲表示,北士科區段徵收時所適用的補償依據與現行法規不同,沒有週刊所謂的低價徵收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