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針對留學生政策槓上哈佛大學,。哈佛大學5月29日畢業典禮,一名來自中國的畢業生蔣雨融(音譯Yurong Jiang)發表致詞時多次強調多元、人性與國際化,並表示「那些被我們貼上敵人標籤的,他們也是人」,引發討論。成大教授李忠憲就撰文指出,敵人也是人?但台灣人被當人看待了嗎?

▼▲中國籍女畢業生蔣雨融在哈佛大學代表致詞。(圖/翻攝自臉書粉絲專頁「肆拾而古惑」)

李忠憲說,這兩天一直被這個議題洗版,幾個Line群組裡面一大堆人討論這件事情,2025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因邀請中國學生蔣雨融發表演講而引發爭議。蔣在演講中強調「敵人也是人」,呼籲畢業生不要妖魔化他人,應保持道德的想像力,讓我想到,之前也是哈佛畢業的馬英九講的話:「我把你們當人」「我現在不是來了嗎?」之類的話。
在掌聲與感動的表面之下,卻也浮現了值得深思的問題:她所代表的中國政權,是否真的以這種人道立場對待他人?特別是對待台灣,是否真能做到「敵人也是人」?
答案令人遺憾。中國對台灣的做法,與這種溫柔和平的語言形成鮮明對比。李忠憲列出,近年來,北京對台灣採取的行動包括:
• 國際打壓:持續封殺台灣在國際組織的參與,將其從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排除在外,甚至連觀察員身分都不被允許。
• 外交孤立:透過金援與威脅,迫使台灣友邦轉向中國,目的是剝奪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
• 軍事威脅:幾乎每日派遣軍機繞行台灣、模擬登陸作戰,營造隨時可以開戰的氛圍。
• 資訊與認知戰:操作社群媒體、散布假新聞、分化台灣內部輿論,試圖操控民主制度。
• 統戰滲透:以經濟交流、文化活動、宗教組織為名,實則削弱台灣的主體認同與社會韌性。
這些作為,顯然不是將台灣人視為「人」,更不是平等的對話對象,而是統一的目標、馴服的對象,甚至是政治上可以犧牲的棋子。當中國官媒高喊「和平統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時,對內卻是極權統治,對外則以威脅與滲透為手段,這正是一種語言上的偽善。
李忠憲說,這些作為,顯然不是將台灣人視為「人」,更不是平等的對話對象,而是統一的目標、馴服的對象,甚至是政治上可以犧牲的棋子。當中國官媒高喊「和平統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時,對內卻是極權統治,對外則以威脅與滲透為手段,這正是一種語言上的偽善。
李忠憲表示,不只他這麼想,這幾天台灣社群平台也炸開了。許多媒體人與學者提出批評,有人指出蔣雨融在演講中使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句話,其實正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年來對外宣傳的主軸,並於2017年正式寫入中共黨章。有台灣網友直言:「你說敵人也是人,那請問你爸爸眼中的台灣人是人嗎?還是『必須統一的對象』?」
這和馬英九說出「我把你們當人,我現在不是來了嗎?」相同。那一刻,其實就洩漏了權力者潛意識裡的階級距離。這和「敵人也是人」何其相似,說話的人總是站在高處,說要「當你是人」,卻從不思考自己是否曾經視他人為人。
更有媒體評論指出,這場演講猶如一種「道德上的空降行動」:以高姿態談寬容與同理,卻不提現實中的壓迫與加害。台灣人不是不渴望和平,而是太明白有些和平只是糖衣,有些善意只是陷阱。當和平被用來包裝侵略,我們有責任說出真相。
李忠憲進一步表示,歐威爾在《1984》中早已指出這種現象:「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當語言被顛倒使用,當「和平」成了壓迫的外衣,那麼所謂的溫和呼籲,其實是對暴力的粉飾,是對侵略的包庇,是戰爭的鋪路者。
李忠憲說,蔣雨融的演講若脫離了對現實的關照,尤其是對中國在新疆設立集中營、鎮壓香港民主運動、迫害藏人與維吾爾人、軍事恫嚇台灣等事實的沉默,那麼她所說的「敵人也是人」就不再是普世價值的宣揚,而可能成為霸權話語的洗白工具。
因此,我們不反對「敵人也是人」這句話本身,而是要警惕,當話語脫離現實、當語言遮蔽真相,它不再是溝通的橋樑,而是統治者的工具。真正的人道,是面對不人道時不沉默;真正的和平,是不假借和平之名行侵略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