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藍白對號入座當「雜質」?葉耀元酸:心裡沒鬼晚上就不會做惡夢

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近日啟動「團結國家十講」,24日晚間進行第二講「團結」時,強調反共護台是最大公約數,要用民主淬鍊出國家團結的力量,透過一次次的選舉罷免,百煉成鋼、打掉雜質,卻引發中國國台辦、國民黨、民眾黨諸多批評。對此,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今(26)日指出,「雜質」並非指涉某個特定政黨、人物,而是在民主學習階段裡,出現的不當現象與不適任者,這未必是反對黨的人,也可能是執政黨的,如果不是雜質,就沒必要對號入座,「心裡面沒有鬼,晚上就不會做惡夢」。

總統賴清德24日晚間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團結」。(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24日晚間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團結」。(圖/總統府提供)

葉耀元指出,近來包括烏俄戰爭、川普關稅戰、以伊衝突,對出口為導向的台灣而言,是個充滿挑戰的時間點。賴清德此時展開「團結十講」,就是傳遞政府希望帶領國家朝什麼方向前進,讓民眾知道,國家此刻面臨的挑戰是什麼?應該要朝哪個方向前進?這對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是有很大幫助。

葉耀元說,中國最近針對「抗日勝利80周年」、「台灣光復80周年」、「對抗法西斯勝利80周年」進行論述,目的就是要把台灣和中華民國的主權,直接納入中共的敘事裡。但事實上,80年前的中國合法政權是中華民國,根本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是是蔣介石,不是毛澤東。中共想要洗白歷史,讓中華民國和台灣的主權,被包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下。但歷史上他們根本不存在。

葉耀元認為,賴清德此時進行「團結十講」,就是要重新定位,不被中國論述牽著鼻子走,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矯正視聽」,不讓錯誤敘事橫行。賴清德的「團結」不是團結綠營支持者,而是團結全體國人,包含反對黨支持者,是用更大格局討論國家面對的問題,並尋求解方。葉耀元批評,國民黨每次批判民進黨政府的行動或政策時,常將其降格為政黨鬥爭,而非從國家本位主義出發,判斷什麼是對台灣最好的作法。

針對藍白大肆批評「雜質說」,葉耀元指出,這就看怎麼看待自己。是不是認定自己是雜質?如果不是,怎麼會覺得這句話與自己有關?「雜質」指的是,當國家從威權政體轉型成民主政體,一定會碰到很多問題。因為威權體制留下的「legacy」(餘毒)很多,包括制度不完備、人民對選舉制度不理解等,民主剛開始時,投票行為可能不是依照真實的意願,因為會有買票、黑道勢力、地方黑金經營。因此,透過一次次的選舉,把不適任的政黨、政治人物慢慢淘汰,淬鍊出比較能夠理性服務民眾的代議士、政府,這才是賴清德所談的「去除雜質」。

葉耀元直言,這些不適任的政治人物,未必是反對黨的人,也可能是執政黨的,貪污案、共諜案都不是國民黨專屬,民進黨也有。發現過去某個人有問題,可以透過投票把他換下來,就是「去除雜質」,結果有人直接把這連結到「大罷免」,除非自己認為該被罷免、自認是「雜質」,否則這個連結在邏輯上是矛盾的。

葉耀元強調,「去除雜質」是個民主國家的必經歷程,就算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這些成熟的民主國家,也有違法亂紀的政黨和官員,也是透過一次次的投票去淘汰這些人,這才是民主政治的真諦。民主的好處,是能不斷修正,走出最適合國民的方向,這才叫去除雜質,「說白了,任何胡亂把『打掉雜質』這四個字做過度延伸的討論,都是在帶風向而已。難道民主社會裡面沒有不適任的政治人物嗎?」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