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2016「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揭曉!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撰文/今周刊整理

身為財富管理的客戶,你滿意目前銀行或券商所提供的服務嗎?《今周刊》「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邁入第十屆;過去十年,國內財富管理銀行走過金融海嘯、度過歐債危機,隨著主管機關法令開放,證券業也開始投入財管業務,提供客戶更多元的選擇。

特別是,受到數位金融浪潮席捲,這些龍頭的銀行、券商,率先邁入數位金融領域,因此提供許多創新服務,例如,機器人理財、及更便利的開戶、轉換投資標的服務,讓財管市場樣貌更加豐富、成熟。但這些努力,客戶究竟感受如何?為聆聽客戶聲音,回歸「使用者」需求,今年度財管評鑑,首度增加以《今周刊》訂戶為主的「第三方調查」,透過客戶第一手回覆,揭開銀行、證券財管服務最真實樣貌。

全球景氣成長趨緩,投資收益困難,光是數位硬體的建立,尚無法滿足投資人的需求,資產配置才是每個人的必修功課;配置建議的結果,不但攸關客戶績效,更是展現財管專業、信賴的關鍵指標,甚至可說是客戶服務的具體呈現。

根據《今周刊》調查顯示,銀行財管部分僅有一七%客戶對理專配置建議感到滿意,券商部分滿意度更低,只有一二%。顯示理專服務再周到,回歸最基本的資產配置,都未必能抓住客戶的需求,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其實,客戶要的也很簡單,他們關心投資風險的程度往往多於報酬。像在理專特質部分,調查顯示有高達四三%客戶,最重視理專是否「誠實告知投資風險」;其他例如有沒有落實「帶進帶出」、追求高獲利,或是相關學歷背景,甚至服務是否親切熱忱,都不是客戶最在意的。但諷刺的是,客戶認為理專會完全告知風險的比例,僅一二‧四%;券商部分更低,完全告知風險的比例竟然不到一成。

還有,銀行理專對自家產品的認知,也容易「自我感覺良好」,忽略客戶感受。調查指出,有高達九成理專認為,銀行提供的商品符合客戶需求,但實際上,只有六成客戶對商品感到滿意,近四成客戶覺得普通或不滿意。

對券商來說,轉型財富管理首要任務,就是建立「全方位理財」形象,商品服務不再只有證期權的交易,且需走出台灣市場,培養國際化的投資能力。籌組專家團隊,是深入客戶需求的第一步。

另外,拜數位科技之賜,銀行財管透過雲端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現在不但能從客戶的往來金流中,掌握個人、及家庭理財需求,精準行銷,更能投其所好,創造彈指之間就能解決的便利服務,讓理財服務確實走進客戶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23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找出與你最速配的基金

數位分行行員 需有「13分鐘行銷力」

兩次投資失利 他破解配息率迷思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