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詹宜庭/台北報導

▲豪雨重創台東地區,莊瑞雄(右)、陳瑩(中)29日赴鹿野、關山等農田灌區勘災。(圖/莊瑞雄國會辦公室提供)
颱風與西南氣流帶來的豪雨重創台東地區,正值二期稻作插秧黃金期,農民卻因水源中斷而無法進田。面對此刻的災情與焦灼,民進黨立委莊瑞雄、陳瑩29日赴鹿野、關山等農田灌區,會同農田水利署南區分署及台東管理處工作站人員進行實地勘災,逐一走訪受災路段與灌溉設施,並強調會爭取中央緊急啟動經費支援,搶在農時結束前恢復灌溉供水,讓農民不致眼睜睜看著希望流失在田畝之中。
莊瑞雄指出,此次災情非單一設施毀損,而是全縱谷系統性失衡的縮影,從知本到卑南、從鹿野到台東,各灌區土堤接連潰決,水溝被淤泥堵塞,搶修剛完成的設施又再度遭沖毀。這一波又一波的災害猶如警鐘敲響,提醒政府水利治理不能僅靠臨時補丁,更需整體盤整與前瞻規劃,因農民的插秧期有限,田地等不起、收成拖不得,行政程序更不應成為延宕救援的藉口。他並語重心長地指出,災後重建,不能只是補破網,而應該是對系統韌性的全盤檢討與調整。
莊瑞雄舉例,鹿野地區灌溉系統的受損情形尤為明顯,鹿野圳與和平圳兩大水源命脈接連被洪水摧殘,原設計雖有沉砂再進隧道的導水方式,但在溪水暴漲後,土堤全數沖毀,若未先行處理沉砂與河床改造,貿然引水恐將造成隧道淤塞、災情加劇。當地工作站早已提出改善構想,建議將進水點由南岸改設至北岸,沉砂處理後再導入渠道,此舉不僅可縮短復水時間,更能從根本上強化防災能力,然而這項方案卻因長期缺乏經費支持,至今仍未能付諸實施。
莊瑞雄也提到,卑南地區的進水口問題則更為棘手,當前設施位於狹窄急流處,常因地形險峻、水勢猛烈與落石頻仍,造成搶修難度極高,每逢災後機具便難以進場,延誤工期動輒十天、甚至長達一個月,灌區農民只能乾等、無力回天。對此,站方建議將進水口遷移至清水橋上游地段,該處地勢較為寬緩、水力穩定,若能獲得中央核定設計經費,未來搶修效率將可大幅提升。莊瑞雄與陳瑩對此建議表示高度支持,並承諾將聯手爭取將該案納入農業部中程改善計畫,以實際行動解決年年搶修、年年受災的惡性循環。
此外,莊瑞雄說,除了結構問題,農民當前最急迫的仍是水源斷絕、插秧無法進行的即時困境,目前正值二期稻作插秧關鍵期(7月12日至8月2日),若水源無法及時恢復,不僅農戶整期耕作將告吹,整體糧食供應也將面臨波動風險。他示警,這不只是地方農業的危機,更是全國糧食穩定的前線警訊,他已第一時間向農業部反映,應立即加速估損、核撥經費,確保農民在農時內恢復灌溉。
針對鹿野北岸取水改道案與卑南清水橋新進水口規劃案,莊瑞雄表態支持,並將持續督促中央核列經費。他指出,極端氣候已成新常態,台灣的農業治理模式必須儘速從「災後搶救」進化為「前瞻預防」,預防與應變必須同時到位,才能應對未來各種多端天災的挑戰。
針對水源供給一事,在兩位委員關切及農業部的努力下,關山灌區於今日下午已恢復供水,而農水署亦承諾在天氣狀況穩定下,將搶在(31日)中午12時前引水進鹿野圳;而和平圳預計也在今(30日)上午10時先引鹿鳴溪進水,後續再引鹿野溪供灌。
莊瑞雄最後強調,農業部長先前台東與青農座談時業已請代理處長提出近億工程計畫並承諾將大力支持,顯示農業部對於台東農民的重視。而農民站在烈日與洪水之間,所求無非是一個安穩種作的環境,期盼農業部強化及加速相關作為,與地方攜手面對挑戰,「守住一畝田,就是守住一碗飯,守住農時,就是守住民生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