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沈玉琳近期因身體不適送醫結果罹患血癌,醫師表示,血癌治療成效取決於基因型與染色體變化,低風險患者存活率可達7成;高風險者建議及早進行骨髓移植,以爭取存活機會。

▲沈玉琳6日晚間在粉專證實罹患白血病,療程期間將暫停公開露面。(圖/翻攝自沈玉琳臉書)
沈玉琳手中有不少節目主持工作,近日現身時可以明顯看出瘦了一大圈,當時他表示,自己減重17公斤,是因為健檢發現內臟脂肪與三酸甘油酯數值過高,未料近期卻傳出身體不適送醫。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蔡承宏今日晚間接受聯訪表示,白血病患者體內的白血球或癌細胞可能異常增多,有些數值甚至高達10萬以上。健康成年人白血球數值約4000至1萬。
蔡承宏說,這相當於城市主要幹道擠進好多倍車輛,導致嚴重塞車現象。當血液「塞車」時,會影響氧氣的運送,導致血氧下降,進而影響心臟、肺部與肝臟功能,如心臟可能因缺氧而導致心肌梗塞、肺部換氣功能受損等。
蔡承宏表示,一般大眾對「猛爆性肝炎」的認知多來自B型肝炎,這個名詞也可形容肝功能突然惡化,當血癌患者肝臟血液進得去、出不來受損,造成血液積在肝臟,引發「鬱血性肝臟損傷」,臨床上確實常有發現肝功能異常就醫,才發現白血球數異常增高,最終確診為血癌。
蔡承宏說,血癌患者治療取決於基因型與染色體變化決定風險分級,低風險者預後較佳,存活率可達70%;中等風險者若有合適的捐贈者,可考慮進行骨髓移植,55歲以上患者健保給付特定藥物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高風險者建議及早進行骨髓移植,爭取存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