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慘還比一慘慘?工總警告關稅衝擊恐超過疫情 救急三支箭不能再等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行政院昨日對外召開關稅談判最新狀況對外說明記者會,但顯然很難撫平受衝擊產業的焦慮與不安,工總嚴正聲明批美對台加徵關稅,恐重挫出口競爭力,此波關稅衝擊比疫情更慘,產業界陷40年最難局。(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行政院昨日對外召開關稅談判最新狀況對外說明記者會,但顯然很難撫平受衝擊產業的焦慮與不安,工總嚴正聲明批美對台加徵關稅,恐重挫出口競爭力,此波關稅衝擊比疫情更慘,產業界陷40年最難局。(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行政院昨日對外召開關稅談判最新狀況對外說明記者會,但顯然很難撫平受衝擊產業的焦慮與不安,全國工業總會(工總)今(12)日發表嚴正聲明,直指美國自 8 月 7 日起對台灣多數輸美貨品實施「20+N%」關稅政策,即在現有最惠國待遇(MFN)稅率基礎上再加徵 20% 關稅,這一水準遠高於日本的最高 15%、以及韓國的 MFN+15% 待遇。工總警告,這項政策將直接侵蝕台灣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壓縮訂單數量,並加劇供應鏈調整壓力。

受波及的產業涵蓋資通訊部分產品、扣件、水五金、手工具、模具、汽機車零組件、塑膠製品與工具機等,其中超過九成為中小企業。這些產業不僅數量龐大,更是國內就業的支柱。某工具機龍頭廠商直言,此次打擊「比 COVID-19 疫情還慘」,甚至是 40 年來最艱難的處境。工總形容,這不只是一次短期衝擊,而是一場全面的經貿風暴。

三大急救措施

工總呼籲政府立即採取行動,提出三項「救急三支箭」:

第一箭:維穩匯率,守住出口競爭力

今年新台幣多次升破 1 美元兌 29 元,升幅明顯高於日圓與韓元,使台灣出口業同時承受關稅與匯率「雙重打擊」。工總建議匯率至少應再貶 10%,以抵消關稅劣勢,同時應積極拓展美國以外的市場,包括東南亞、印度與歐洲,以降低單一市場依賴風險。

第二箭:擴充信保基金,強化中小企資金活水

雖然政府已推出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加碼與外銷貸款優惠保證等措施,但衝擊面廣,工總主張應大幅增加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挹注,並放寬融資條件與額度,確保中小企業有足夠資金因應市場變局。

第三箭:凍漲電價、緩徵碳費、擴大紓困

工總警告,若關稅海嘯與能源成本疊加,中小企業將難以負荷,恐引發產業外移與就業危機。建議政府補助員工薪資,降低裁員與無薪假的可能,並延後徵收碳費、凍結電價上漲,同時加碼產業輔導與紓困經費。

就業衝擊恐持續發酵

根據工總內部推估,受影響的八大產業合計約涵蓋全台製造業12%的就業人口,涉及逾45萬名勞工。一旦企業因關稅成本轉嫁困難而減產,短期內恐有5%至8%的勞動力受到影響,換算可能出現2.2萬至3.6萬人的裁員或減班潮。若關稅措施維持超過一年,部分企業可能將產線轉移至東南亞或美國當地設廠,造成長期性失業問題,並對產業結構造成不可逆的外移效應。

政策與談判的後續挑戰

在急救措施之外,工總也提出更廣泛的政策建議。他們認為,政府應提高經貿談判的透明度,公開與美方的談判內容及進展,讓企業能及早調整供應鏈與投資計畫,避免在不確定中被迫採取被動應對。同時,應加快市場多元化步伐,不僅要推動與東南亞、歐洲、印度等地的貿易與投資合作,還應重啟與中國大陸的經貿交流,並積極爭取簽訂投資保障協定與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此外,工總指出,吸引台商回流同樣迫在眉睫,但必須先解決長期困擾投資環境的「五缺」問題,包括能源、土地、水資源、勞力及人才。政府若能在這些基礎條件上給予確保,再搭配稅制改革,例如調降進口原物料關稅、降低營所稅、取消民生用品貨物稅及印花稅,將可同時減輕企業與民眾的負擔。

在金融政策方面,工總建議提供更多元的融資工具與降息措施,協助企業維持資金周轉;在產業策略上,則應鼓勵企業投入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並加快數位轉型與智慧製造的落地。最後,工總呼籲政府成立跨部會產業應對小組,針對不同產業量身訂做支持方案,並邀請產業界參與談判,將第一線的市場經驗納入政策決策。

對談判結果的不滿

對於目前的談判成果,工總直言「不夠理想」。他們認為稅率仍過高且明顯高於日韓,代表談判結果未達應有標準。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甚至只給談判成績 60 分,直言「需要補考」。工總更批評政府在說明會上的回應「讓人聽不下去」,敦促行政團隊必須認真面對這場影響深遠的經貿挑戰,並採取更積極有效的行動,否則台灣出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遭到長期侵蝕。

#工總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 #直播中LIVE】卓榮泰「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專案報告及備詢 (下)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