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王文承報導

▲一名三寶媽多年服用止痛藥都未出現異狀,沒想到在2020年卻突然病發,全身皮膚一片片脫落,失去高達95%的皮膚,還併發敗血症與多重器官衰竭,命懸一線。(圖/資料照)
長期服用藥物雖可能短期內無礙,但仍潛藏健康風險。美國一名三寶媽多年服用止痛藥都未出現異狀,沒想到在2020年卻突然病發,全身皮膚一片片脫落,失去高達95%的皮膚,還併發敗血症與多重器官衰竭,命懸一線。雖然醫師懷疑是止痛藥引起的嚴重副作用,但由於她多年來從未出現不良反應,因此無法確定發病原因。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這名27歲的女子名叫羅傑斯(Aleshia Rogers),2020年她剖腹產下第三個孩子後,為了止痛,每天服用非處方藥「布洛芬(Ibuprofen)」。三週後,她開始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燒、吞嚥時喉嚨灼熱,眼睛也充血發燙,胸部還出現紅疹。
起初羅傑斯前往急診,醫師診斷她是得了紅眼症,便讓她回家休息。然而隔天情況惡化,雙眼腫到無法睜開,再次就醫後改診為猩紅熱,醫師建議她繼續服用止痛藥以緩解不適,再次打發她返家。
沒想到數小時後,羅傑斯的病情急速惡化。她的臉部、眼睛與胸部開始出現灼燒感水泡,皮膚隨即大片脫落,最終失去幾乎95%的皮膚,並併發敗血症與多重器官衰竭。為了讓身體有機會自我修復,醫師只好讓她進入昏迷狀態長達三週。
當時醫院通知羅傑斯的家屬,她的存活機率僅剩10%。幸運的是,在昏迷21天後,羅傑斯奇蹟般地睜開雙眼、恢復意識。
事後她被診斷為罹患史蒂文強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簡稱 SJS)與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簡稱 TEN),兩者都是極為罕見且致命性高的嚴重藥物過敏反應。雖然醫師懷疑可能是布洛芬引發疾病,但羅傑斯從14歲起就曾長期服用該藥物來緩解經痛,過去從未出現任何異狀。
如今事發已超過5年,羅傑斯仍在努力從併發症中復健康復,並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提醒大眾留意藥物長期使用潛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