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程正邦報導
核三延役公投未達門檻遭否決。(圖/台電提供)台灣核能議題持續延燒中,核三廠延役公投案今天(23日)結果出爐,儘管同意票數突破了433萬票,但最終仍未能達到500萬523張的門檻,宣告該案被否決。針對公投結果,前台北市議員、知名網紅呱吉(本名邱威傑)發表了他的看法,他坦言自己對結果並沒有特別在意,甚至認為這次公投的「低溫」現象,反而是最好的結果。
呱吉認為,核三延役跟支持核電是不同命題,「越冷越好」。(圖/翻攝自臉書)呱吉:公投焦點被誤導 冷處理最聰明
呱吉在臉書發文指出,這次公投結果背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許多支持方在論述時,常常將議題從「核三延役」模糊地擴大為「是否支持核能」,導致雙方爭辯的核心始終無法對焦。
他強調,本次公投的主文是:「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通過整體安全評估後,恢復繼續運轉?」這代表即使公投通過,核三廠也需經過嚴格的專家安全評估,並非立即就能恢復運轉。這個題目與先前引發巨大爭議的「核四重啟」本質上存在巨大差異,也完全不等於「支持新核能」這個宏大命題。
為3%發電量,值得承擔所有麻煩?
在呱吉看來,真正的問題從來不是「核能是否安全」,而是:「為了區區3%,最多6%的發電量,我們需要承擔這麼多難題嗎?」他特別點出最棘手的核廢料問題。
呱吉直言,核廢料不只是科學問題,更是政治難題。他引用政治人物黃國昌六年前的觀點,認為核電發電成本常忽略了核廢料處理與其他隱藏成本,這個論點至今依然成立。他也指出,目前全球甚至沒有任何一座永久高階核廢料儲存場(僅芬蘭有一座正在興建),顯示這是一個全世界都還找不到解決方案的難題。
臉書粉專「百柯全書」撰文批評,核三公投不通過,黃國昌一個人浪費11億議納稅錢。(圖/翻攝自百柯全書)此外,他認為不論公投結果如何,台灣的能源轉型方向已經確立。他指出,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都將綠能佔比提高至30%以上列為政見,因此台灣在未來幾年仍會持續致力於發展綠能發電。
「體感不缺電」哲學 綠能趨勢難逆轉
對於多數民眾未參與投票,呱吉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就像你躺在沙發上,心裡想是不是去開個冷氣比較好,但窗外一陣微風吹過來,雖然不夠涼、但好像還能忍受,於是你又繼續窩在沙發上滑手機了。」他認為,今年夏天民眾「體感上」並沒有強烈的缺電感受,因此缺乏去投票的動力。
他最後總結,儘管自己在下午投下了不同意票,但其實並不在意公投通過與否。「如果專家最後確認可以,那就承擔這些麻煩吧」。他也表示,網路上的「槓精」(指總是唱反調的人)不會被說服,因此「不講什麼才是最好的策略,因為公投越冷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