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大罷免第二波投票23日結束,罷免國民黨立委31案全數失敗,民進黨內部不斷傳出檢討聲浪。有學者直言,現在執政黨的狀況就是2018年的那個慘狀:不會回應議題,不會說明施政方向,該做的事情被攻擊後就縮了。台灣面對內憂外患,留給賴總統團隊的時間不多,留給整個台灣的時間也非常緊迫。
總統賴清德召開記者會回應大罷免、核三重啟公投結果。(圖/記者劉秀敏攝影)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大罷免是由公民團體發起的行動,不是民進黨發起的。連署結果31:0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原本評估第二階段有10來席通過都是樂觀。他認為各地公民團體的動能會持續下去:投入到不同的公民團體議題,以及持續推「落選運動」。
陳方隅說,投票結果是倒過來的31:0,頂多是指民意維持2024大選完的原樣,並不是指全台灣肯定誰或否定誰。不要忘記,投票只有在國民黨優勢選區投,而在民進黨立委選區,國民黨連一個成案都沒有,只會用抄的,然後國民黨至今沒有為抄名冊和偽造連署道歉。
他也提到,民進黨區域立委選票比國民黨和民眾黨加起來還要多,要講民意時別忘了這點,即使多數政黨在立院也應該要遵守該有的程序呀!
陳方隅直言,國會結構沒有變,憲法法庭已凍結,我們接下來會看到更多離譜、誇張、荒唐的法案,政府預算一定會被砍更慘;今年已被砍以往的六倍、複凍以往的15-20倍,明年會更慘,而這是民意的選擇。
請大家不要忘記,財劃法讓各地方政府拿走超多錢,請大家要監督地方政府好好運用,不要貪污或浪費。絕大多數議會都是國民黨一黨獨大,監督力量需要全民加入。地方政府拿走很多錢,不能再把事情都推給中央,這樣說不過去。
陳方隅也說,重點還是在於行政權怎麼回應立法權的荒唐行為。執政黨的政務官們戰力大多很弱,能出來回應議題的人超少。不能只有零星的立委或民代在回應議題;希望賴總統不要忘記自己是總統與執政黨黨主席,趕快進化。至少府院黨之間的戰力要先整合起來,現在真的是各吹各的調。
陳方隅舉例,面對核三重啟公投的各種矛盾就是賴政府內部路線分歧的寫照,執政團隊內部就搞不定,完全沒有一個整體感。還有很多有問題的官員看來都沒有要換的意思……
重大議題要想辦法多跟民眾溝通,總統要更積極主動。然後真的不要幻想用修辭就解決問題,該做的政策要推,該加碼就要更聰明地加碼,該堅持的事情就要堅持。
陳方隅還說,現在執政黨的狀況就是2018年的那個慘狀:不會回應議題,不會說明施政方向,該做的事情被攻擊後就縮了。台灣面對內憂外患,留給賴總統團隊的時間不多,留給整個台灣的時間也非常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