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朱元璋推行殉葬,妃子不願死怎麼辦?答案令人心碎

大陸中心/唐家興報導

朱元璋推行的殉葬制度,將無數青春年輕的妃嬪推向絕路。(圖/翻攝自微博)
朱元璋推行的殉葬制度,將無數青春年輕的妃嬪推向絕路。(圖/翻攝自微博)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推行的殉葬制度,將無數青春年輕的妃嬪推向絕路。最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這些女子若不願殉葬,等待她們的往往是更加慘烈的結局。

翁妃:青春被迫葬送

朱元璋病重時,年僅25歲的翁妃侍疾,朱元璋伸出一雙大手,牽著翁妃粉雕玉琢般的纖手,斷斷續續地問道:「你願意長久地侍奉朕嗎?」「願意,我願意」,翁妃回答。「來呀,給翁妃賜白綾!」翁妃方才恍然大悟,一下子癱軟在地上,皇上所說的「長久侍奉」原來是讓她去殉葬的。在太監監督下,翁妃只能懸樑自盡,一位美貌女子就此香消玉殞。

她的故事揭開了明朝殉葬制度的殘酷開端。

李淑妃:為家族榮耀而死

另一位受害者是李淑妃。她聰慧能幹,曾一度掌管六宮,卻因被朱元璋忌憚而遭逼死。她深知若抗命,不僅自己必死,家族也將遭殃。為了保全親人,她選擇自縊,年僅30歲便隨帝而去。

這種「被迫的順從」,正是許多宮妃殉葬的真實心境。

800名宮妃的集體悲劇

朱元璋開啟的制度,被其後幾代皇帝沿用,從明成祖、明仁宗到明宣宗與景帝,殉葬成了皇室慣例。短短數十年間,超過800名妃嬪慘死殉葬。

雖然表面上被宣稱為「忠君殉情」,實際卻是赤裸裸的強迫。妃子若不願意,等待她們的只有更殘忍的死法。

不願殉葬的妃子,會面臨什麼下場?

史料記載,宮女與妃嬪若拒絕殉葬,結局往往比自縊更可怕。她們可能被太監用繩索勒死,也可能被注入水銀,瞬間喪命。

例如明成祖駕崩時,三十多名宮女在「最後的晚餐」後被迫站上凳子,套上繩索,太監再一把抽掉凳子,哭喊聲震天卻無人能救。這種血腥場景,成了封建殉葬制度的真實寫照。

宮女與妃嬪若拒絕殉葬,結局往往比自縊更可怕。(圖/翻攝自微博)
宮女與妃嬪若拒絕殉葬,結局往往比自縊更可怕。(圖/翻攝自微博)

制度的廢止:明英宗的遺詔

直到明英宗朱祁鎮臨終時,他才下詔廢除殉葬,認為這是極為殘忍的制度。此後,明代才不再強迫妃嬪殉葬。

封建制度下的悲哀

「古代殉葬的妃子不願死怎麼辦?」答案殘酷而單:不是自縊,就是被逼死。少數女子或許出於感情選擇,但絕大多數人,是為了家族榮華或免於更慘烈的死法,被迫犧牲。

殉葬制度,徹底揭示了封建專制對人性的摧殘,以及女性命運的無力。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直播中LIVE】桃園珍珠海岸國際音樂節
大數據推薦
🔴0829 LIVE 三立新聞直播-晚間新聞總整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