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邱美銜、林瓊玉報導
高雄意誠堂關帝廟日前受邀赴德,於七月初在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AU)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動,由主委洪榮豊率領扶鸞團隊,在歐洲高等學府中展演臺灣儒教傳統儀式「扶鸞」,也首次將此信仰帶入西方宗教空間,開啟跨宗教、跨文化對話的新篇章。
儀式進行畫面。(圖/翻攝自高雄意誠堂關帝廟粉絲專頁)這場由FAU人文研究院主辦的活動,吸引數十位宗教學者、博士生與師生參與。現場由鸞生以桃木筆在沙盤書寫神諭,副鸞生、唱鸞生同步翻譯與詮釋,展演過程莊嚴肅穆,讓與會者深受感動。除了學術講堂,扶鸞團隊也受邀進入當地聖心教堂與聖母院遺址卡特琳娜廳進行儀式展演,場面罕見,開創歷史先例。
中西文化交流。(圖/翻攝自高雄意誠堂關帝廟粉絲專頁)「扶鸞」為臺灣儒教信仰中重要的溝通儀式,透過筆書形式傳達神明旨意,其歷史可追溯至東漢、魏晉時期,並在清代隨著科舉制度興盛,成為士子請神問事、反省修身的重要信仰活動,形成特有的「士君子宗教」。
扶鸞。(圖/翻攝自高雄意誠堂關帝廟粉絲專頁)鸞文常以詩句形式降示,內容涵蓋忠孝倫理、道德教化、人生指引,體現儒道合一的精神內涵。展演期間,神明甚至以德國主辦教授的名字為題,降下藏頭詩,平仄押韻,風格雅緻,顯示扶鸞不僅具靈性溝通功能,更蘊含深厚文學與文化價值。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
中西文化交流。(圖/翻攝自高雄意誠堂關帝廟粉絲專頁)
扶鸞。(圖/翻攝自高雄意誠堂關帝廟粉絲專頁)
儀式進行畫面。(圖/翻攝自高雄意誠堂關帝廟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