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卓榮泰接見釋昭慧法師一行。(圖/翻攝畫面)法師釋昭慧發起「搶救國庫」行動,不僅喊話拒領普發一萬,更呼籲行政院增設「回捐國庫」選項,引發跨領域迴響。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9)日接見釋昭慧一行人時則表示,他要代表政府表達最高的謝意與感動,也願意更聆聽大家的意見,思考如何讓這個事情因為大家的發起,因為國人的瞭解、支持,讓國家有更大的力量,來做福國利民、保衛家園的重要工作,讓國家能夠善用大家的愛心跟對國家的向心力,凝聚一個更強大團結台灣的力量。
卓榮泰今日上午接見釋昭慧法師一行人,致詞時表示,感謝各位對國家的整體發展非常用心、設想非常多,讓政府後續各種政策當中,多了一個非常正面且有幫助的選項。今年4月美國關稅發佈之後,行政院就針對國內的產業支持提出了880億元的支持方案,隨後也把民生照顧、產業支持以及國土安全韌性合在一起,擬定強化韌性的特別條例,送到立法院之後,又增加了普發現金,所以把原先4100億元的特別預算規模,增加到5350億元。
卓榮泰直言,行政院認為,這個程序就憲法跟法律的出發點來看,都有所違背,但也聽到社會很多跟政府原先設想不同的需求,所以行政院重新提出了5900億元的韌性特別條例修正案,廣納社會各界意見,但原來對產業支持、民生照顧、國土安全韌性部分,都沒有遺漏,把社會更多的需求放進去,當中也涵蓋了2360億元的普發現金預算。
卓榮泰表示,雖然行政院一直認為,在此時此刻,能夠把全民的力量積沙成塔累積起來,在國家整體的思考跟需求上,從政策面研究如何讓國家經濟發展、人民需求、國家安全、國防設備能更充足地運用,但這個條例現在已經如此定下來了。不過,很感謝的是,包括在座各位的很多民間聲音,還是願意回到政策初衷,認為充實國庫,讓國家政策能夠往需要的方面正向發展,應該列為首要列為必須。
卓榮泰說,聽到大家對於特別條例、預算用途上的一些考量,尤其今年再編列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時,面臨新版《財劃法》非常大的衝擊,明年中央政府必須拿出4165億元的稅收作為地方統籌分配款,中央少掉一大塊,但仍然必須支應國防、外交、公共建設、科技發展,加上必要的法定債務還本,明年度中央政府需要編列公務預算2992億元,再加上歷年的特別預算1008億元,剛好明年中央政府必須舉債4000億元,對中央財政是相當大的考驗和挑戰。
卓榮泰指出,台灣身處地緣政治最前線,全世界現在面臨極端氣候的挑戰與考驗,像今年颱風、豪雨造成各地非常大的災損,中央都需要有更多的財政能力去應付挑戰、解決地方需求。另外,總統提出經濟優先、民生優先、青年優先以及弱勢優先,政府已經把這「四大優先」整理出相當多的優先法案,也會在立法院開議之後一一推出,「諸如此類,很多都需要中央有充裕的財政,因應剛剛所有的問題,但目前面臨的是,我們真的在多重壓力底下,確實是感覺到,差一點名年的預算就編不出來。」如果還要擴大舉債,就會違反《公債法》上限,因此做了一些調控,中央跟地方也花很多時間再討論各種事權分配的事情。
卓榮泰表示,在這個時候,聽到法師以及在場各位,提出來自民間的另一種思考、另一種聲音,不僅感受到大家的用心,也感動大家在國家一體的原則上,拋棄自我,甚至犧牲自己可以有的一點點權利,願意讓國家做更多的思考。今天大家能夠聚集在這裡,除了歡迎跟感動之外,也願意更聆聽大家的意見,如何讓這個事情因為大家的發起,因為國人的瞭解、支持,讓國家有更大的力量,來做福國利民、保衛家園的重要工作。
「所以,我代表政府,向各位表達最高的謝意跟感動。」卓榮泰說,也希望在聆聽大家的意見之後,能夠有一個對全民來講,最容易容易達到這個目的的作法,也讓國家能夠善用大家的愛心跟對國家的向心力,凝聚一個更強大團結台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