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海賊旗四處飄!為何《航海王》成東南亞跨國Z世代革命標誌

編譯林浩博/綜合報導

說到風靡全球的日本動漫,《航海王》肯定有一席之地。如今這部作品還走出漫畫書與螢幕的框架,成了近期印尼、菲律賓、尼泊爾等亞洲國家Z世代示威的象徵,甚至遠在歐洲的抗議現場,也能見到該作品的標誌性草帽海盜旗飛揚。多家外媒因此好奇,究竟一部動漫,是如何成為街頭抗爭的共通語言?

《航海王》的草帽海賊旗。(圖/翻攝自航海王wiki) https://onepiece.fandom.com/
《航海王》的草帽海賊旗。(圖/翻攝自航海王wiki) https://onepiece.fandom.com/

據非營利媒體《The Conversation》24日報導,自從1997年由日本漫畫家尾田榮一郎創造以來,《航海王》這部作品,可說是陪伴Z世代成長。《航海王》連載至今超過28年,目前也還在漫畫月刊《周刊少年Jump》連載中,另外它也創下破5億本的單一作者最多銷量金氏世界紀錄。

《航海王》成為資方眼中的金雞母,它有了電視動畫,前年還被Netflix改編成真人影集,創造了200多億美元的龐大商機,每年光是授權費就能產生7.2億美元收益。

但在最近,《航海王》可不只是種文化消費現象,靠著年輕人都知道它,它還出現了政治象徵意義。8月的印尼雅加達街頭,9月初的尼泊爾加德滿都,21日的菲律賓馬尼拉,這些地方的大規模反貪腐抗爭現場,都能見到代表主角魯夫一行人的海盜旗。

菲律賓 一名23歲抗議者如此告訴英國《衛報》記者:「我們都處於相同的抗爭,我們都要一個能夠活下去的未來。」

《航海王》風靡全球,前年還被改編成真人影集,圖為真人版第二季預告。(圖/Netflix提供)
《航海王》風靡全球,前年還被改編成真人影集,圖為真人版第二季預告。(圖/Netflix提供)

在《航海王》的故事中,魯夫和他的同伴,不僅是到處航行冒險,他們追逐夢想,並且要對抗威權的「世界政府」,解放受壓迫的民眾。

《The Conversation》的編輯阿迪通吉(Jo Adetunji)解釋,對於《航海王》的粉絲來說,魯夫的海盜旗帶有堅忍不拔意義。像是魯夫吃下惡魔果實後,身體伸縮自如的超能力,寓意著堅韌,他不畏艱難追尋自由,也鼓舞了那些在現實世界不滿貪腐、不公與專制政治環境的年輕人。

研究當代日本史的動漫專家霍賓斯基(Andrea Horbinski)則告訴CNN,魯夫的迷人性格與笑容,很難不讓人支持,他因此也不意外《航海王》會成為政治符號。

霍賓斯基說道:「魯夫心志堅定,他開始了冒險,他與同伴歷經險阻仍持續追尋,這就是人們所回應的,這就是為何人們在抗爭場合,要攜帶這面旗。」

尼泊爾抗議者掛《航海王》旗幟。(圖/翻攝vids that go hard X)
尼泊爾抗議者掛《航海王》旗幟。(圖/翻攝vids that go hard X)

而除了《航海王》是全球年輕人的共同回憶,以及主角的英雄氣質,網路和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和海盜旗一目了然的圖樣,同樣促使年輕人的採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媒體教授Natalie Pang表示,作為視覺符號,海盜旗能廣受採用並具有動員力量,是因為它能有效號召民眾,凸顯人們想傳達的價值。

Pang解釋,這是種流行消費文化與政治表達文化的重新混合。而CNN則觀察到,這虛擬與現實界線的消失,流行文化象徵被抗爭者採用,以表達訴求的情況,在近年越來越常見。像是過去泰國曼谷的抗議現場,曾經到處是「哈姆太郎」,並把相關卡通主題曲改編,用來嘲弄當權者。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立院榮譽顧問EP.141】923堰塞湖大水!需要了解的馬太鞍歷史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