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瑞恩/台北報導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說明警報相關資訊。(圖/行政院提供)今(28)日花蓮光復鄉水災進入第六天,在大批「鏟子超人」湧入幫忙的同時,突然警報聲大作,讓民眾嚇得趕緊逃難,最後被證實是虛驚一場,如何正確發送資訊避免誤會誤導,需要中央地方緊密合作,並訂定明確標準。今(28)日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就親自說明警報的播放方式,方式就比照海嘯警報。
李慧芝表示,有關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的河床狀態,農業部林保署都在持續監測當中,如果有任何緊急狀況需要疏散撤離,內政部警政署將比照海嘯警報播放方式,以短鳴5秒、停止5秒、再短鳴5秒,共15秒、循環9次方式進行播放,希望能讓當地居民、志工以及協助救援重建的夥伴們,都能夠知曉,並有所警覺。
行政院說明警報資訊。(圖/行政院提供)為了避免警報之亂再發生,衍生民眾恐慌,行政院說明發布SOP:如上游達到紅色警戒,需要撤離時,會由農業部林保署通知花蓮縣警察局民防管制中心,再交由鳳林、長橋、光復三個地方派出所及分駐所,統一發布警報。
行政院說明警報資訊。(圖/行政院提供)行政院提到,所謂的警報可透過多種傳播途徑,包含:鄉公所廣播系統、村里廣播系統、警車、消防車、垃圾車,可同步播放警報音疏散。警報範圍為三個派出所位置的半徑1.5公里,聽報警報務必立刻往高處或二樓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