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民眾自發前往花蓮光復鄉救災。(圖/翻攝自台鐵公司)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光復鄉災情慘重,全台「鏟子超人」利用連假期間紛紛前往災區,幫助災民清理家園。不過「鳳梨王子」楊宇帆分享自己八八風災的經驗,認為民眾不一定要急著現在去花蓮,「一個月後再去,依舊有幹不完的活,到時候,會知道哪邊更需要人力」。
楊宇帆在臉書表示,台灣人很有愛心,但也容易淪為濫情,一窩蜂的人力擠進災區,沒法做很完善的人力分配。當年八八風災過了一個月他才去災區,媒體其實都已經退燒,但他到了比較邊緣的區域,家裡都還是很多泥沙。不見得要現在去人擠人,一個月後再去,依舊有幹不完的活,到時候會知道哪邊更需要人力。
楊宇帆指出,災後初期,很多東西可以靠器具,或是人力碾壓的方式處理,加上政府資源挹注,但最後的收尾,媒體不再關注,民眾熱血也告一段落,只剩下當地人收拾殘局,那時候再去參與也不遲。尤其細清是最煩的,「就跟搬家一樣,最後的收尾最惱人,總有一種怎樣都收拾不完的錯覺」。
楊宇帆提到,身體狀態不是很好的就不要去了,去了可能只會變成負擔,不僅要曬太陽,還要在密不通風的室內空間挖土,平常沒運動習慣的,很容易閃到腰。
最後,楊宇帆提醒「不要亂吃檳榔」,之前去救災,部落老人家為了感謝,就請他吃檳榔提神,他入境隨俗不疑有他,認為原住民長輩不會騙人,結果吃完就心悸頭暈,「救人的反而蹲在路邊被救」。
貼文一出引發熱議,網友紛紛回應「中肯,希望所有災害,都能一直有資源人力挹注直到完全恢復生活」、「曾經幫忙88風災清理,也是覺得此刻安排當第二波或第三波支援者,才更能達到幫忙的效果」、「認同不要一窩蜂,後面還有更多需要幫忙的」。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我用另一個方向看,恰逢連假所以願意付出的人就過去一趟,不論早去晚去都是願意為台灣人民付出心力的人」、「可是淤泥乾凅後就很難清除了,不是嗎?先讓熱血的人去再去一次去幫忙收尾不是更好嗎?」「現在去幫忙和以後去幫忙都是一樣的愛心」、「此次不同一般洪災,災難發生需要專業即時救災,花蓮污泥沒即時清理,乾了更難清理,有少數人還活埋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