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釗榛/綜合報導
SurfacePlan活塞式輪胎能自主前進。(圖/翻攝SurfacePlan網站)美國丹佛發明家David Henson最近拋出一個超狂概念SurfacePlan「推進式輪胎」。它不靠引擎、變速箱或傳動軸,而是直接靠輪胎內的活塞往地面戳,讓車子往前走,企圖徹底顛覆百年來的汽車驅動模式。
SurfacePlan直接靠輪胎內的活塞往地面戳,讓車子往前走。(圖/翻攝SurfacePlan網站)活塞取代輻條AI幫忙控速
傳統輪胎內的輻條全被拿掉,改成數十根橡膠頭活塞。這些活塞透過電力、液壓或氣壓驅動,再由AI控制伸縮節奏,不僅能提供推進力,甚至還能編程胎面花紋。Henson大膽預言,若技術成熟,整車重量能減少50–75%。
活塞透過電力、液壓或氣壓驅動前進。(圖/翻攝SurfacePlan網站)理想很美
不過現實可沒這麼簡單。活塞推地角度不水平,可能造成車輛浮起、降低抓地力;活塞長期穿透胎面,也會面臨泥沙進水的耐用性考驗。再加上每輪要裝50–100根活塞,系統壓力與維修成本絕對驚人。
SurfacePlan活塞式輪胎。(圖/翻攝SurfacePlan網站)結構複雜 潛在問題一籮筐
高轉速下的離心力、額外的管線壓縮機,以及增加的非懸吊重量,全都是這套系統必須跨越的難關。若活塞故障,可能整個輪胎報廢,修起來絕對不是小數目。
仍在募資 未來難說
目前SurfacePlan還停留在概念與專利階段,連實體原型都沒有。Henson透過 Wefunder 平台尋求群眾募資,希望找到合作夥伴與合適應用場景。究竟這是顛覆汽車的黑科技,還是永遠停留在腦洞裡的狂想?答案或許要等幾年才能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