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被犀牛寶寶「撞醒」的女主播,白心儀曝光地球救援之路的奇蹟。感謝珍古德博士親自寫信鼓勵。(圖/白心儀提供)從地方、社會、政治、國際記者再到現在以「動物」為主,白心儀將近30年的新聞路,因為在南非,被一頭失去母親的小犀牛撞了一下。白心儀說那一下,不只是衝撞,更像是一種召喚。那一刻,她明白自己被動物「選中了」,成為替牠們發聲的人。那頭孤兒犀牛寶寶的眼神,讓她第一次從「人」的角度轉為「地球的角度」。從此,她拍下全球瀕危物種的掙扎,見證大自然的哭泣。以《亞洲貓科大復興》,入圍金鐘60「自然科學紀實節目」,感謝珍古德博士。
被犀牛寶寶「撞醒」的女主播,白心儀曝光地球救援之路的奇蹟。感謝珍古德博士親自寫信鼓勵。(圖/白心儀提供)從地方、社會、政治到國際再從人物、食物到動物 孤兒犀牛寶寶的「選擇」
三立電視《台灣亮起來》主持人白心儀以《亞洲貓科大復興》入圍金鐘60。她的新聞媒體工作經驗已經快30年,從地方、社會、政治到國際記者,再到以「人物」和「食物」為主的《1001個故事》,會轉到以「動物」為主角,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白心儀回憶,有一次到南非拍攝犀牛孤兒院,被一頭失親的犀牛寶寶撞了一下,當下覺得自己是被動物選擇為牠們發聲的人。從動物的視角,看到地球環境的崩壞,人類的破壞與貪婪…,以及永續生態對地球的未來,對下一代未來的重要性,從此投入在自然生態拍攝的領域,製作全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節目〈地球的孤兒〉。
三立電視台〈SET WILDLIFE〉 「想拯救地球?野生貓科動物能幫忙」全球重視
如今在三立電視台製播的新節目〈SET WILDLIFE〉,白心儀仍以動物的視角,帶著觀眾走進野性世界,保護地球最後的荒野。這次入圍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的《亞洲貓科大復興》,則以生態界的觀點為主軸,那就是,「想拯救地球?野生貓科動物能幫忙」。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 COP15 上,科學家提出「Wild Cats Can Help」的觀點,意指野生貓科動物能夠幫助恢復生物多樣性。全球 40 種野生貓科動物廣泛分布於地球 74% 的陸地,保育貓科動物等於保育整個生態系統。亞洲擁有世界上最多樣的貓科物種,保育亞洲貓科,即是拯救全球生態。
被犀牛寶寶「撞醒」的女主播,白心儀曝光地球救援之路的奇蹟。感謝珍古德博士親自寫信鼓勵。(圖/白心儀提供)位處全球貓科復興運動最關鍵的位置,白心儀策畫了《亞洲貓科大復興》,團隊花了兩年的時間,橫跨印度、馬來西亞、日本、台灣,記錄亞洲貓科動物的生存現狀與復興歷程,見證各國保育的努力與成就。透過科學研究、跨國合作和公眾參與,傳遞一個核心理念:「Wild Cats Can Help, and You Can Help」——每個人都握有能力,翻轉動物的困境,恢復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白心儀表示,這個核心理念,也是珍古德博士的信念:「每個人、每一天,都能做出改變」。「復興」這兩個字,過去多用在文化藝術,但是我們的地球,此刻更需要的是動物的復興。過去的五十年來,野生動物的族群數量已經減少七成,主因幾乎全來自人類。這場動物的大復興、野生動物的保衛戰,也必須由我們人類來努力。
白心儀想向全世界野生動物的保育員和研究員致謝與致敬
問白心儀在製作永續愛護生命的專題中,有什麼難忘的人事物的故事。她不假思索馬上回答,「想向全世界野生動物的保育員和研究員致謝與致敬」。因為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永不放棄的精神,以及對動物對生態無私無求的愛。這群人不為名利,看到動物的便便和嘔吐物,比看到錢還開心! 人類對地球對動物做了很多的壞事,但是他們一直努不懈的尋找修補的解方,並且為我們贖罪。真心覺得這一群人也是瀕危的保育類動物。
此外,地球各個角落,都有平民百姓為了保育奉獻心力。在台灣,我看見友善石虎的農人,願意犧牲收益,為石虎守住棲地。在日本《對馬島》,她看見一群退休的歐吉桑,復耕荒地,為依賴稻田生活的對馬山貓,把貓的棲地一塊一塊種重回來。在印度,也看到與老虎當鄰居的部落居民,他們說,森林是老虎的,只要有需要,他們願意立刻搬家,把空間還給老虎。「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愛,都是鼓勵我敦促我持續拍攝下去的最大動力。」
被犀牛寶寶「撞醒」的女主播,白心儀曝光地球救援之路的奇蹟。感謝珍古德博士親自寫信鼓勵。(圖/白心儀提供)
被犀牛寶寶「撞醒」的女主播,白心儀曝光地球救援之路的奇蹟。感謝珍古德博士親自寫信鼓勵。(圖/白心儀提供)白心儀帶三立團隊 全程記錄珍古德最後一次在臺灣的身影
珍古德博士在2025年6月,以91高齡來台臺灣為永續奔走,白心儀帶領三立團隊全程北到南紀錄。沒想到將近4個月之後,珍古德博士在宣講徒中,自然離世,小小身軀蘊藏巨大能量,近距離接觸珍古德,白心儀充滿悸動與感謝。她說:今年是拍攝自然生態節目的第十年。第十年再度入圍金鐘獎,意義深遠。感謝這一路走來,始終與我同行,沒有把我落下的團隊好夥伴、好戰友潘郁文、卓經國,對於節目有許多理念也有執念,感謝團隊相信我的理念,接納我的執念。
這些繞著地球跑的苦行,很感恩,我們遇到許多出手相助的貴人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包括這次一起入圍金鐘獎聲音設計的音韶文化總監周宗崑。在我獨自一個人坐在成千上萬片CD挑選紀錄片配樂的時候,周哥就時常鼓勵我,甚至無償幫助,現在更成為一起為紀錄片努力的團隊夥伴。我相信,只要心懷善念,無形中會有一股善的力量幫助你,就連動物和大自然也能感受到你的善意,願意與你對話。
被犀牛寶寶「撞醒」的女主播,白心儀曝光地球救援之路的奇蹟。感謝珍古德博士親自寫信鼓勵。(圖/白心儀提供)今年我很幸運能在珍古德博士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中,近身紀錄、觀察這一位自然之母。她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她的意志力。我看著91歲高齡的她,短短幾天南北奔波,一天內從基隆跑到台南,瘦小的身體,承受著體力和時差的考驗,她其實是極度疲憊的,但是她用盡全力,溫柔堅定地,一次又一次,一場又一場的傳達保育的理念。
珍古德博士寄信給白心儀 叮囑她一定要持續為生態教育努力
白心儀說珍古德博士更知道,有多少人仰望她信任她追隨她,特別是孩子們,所以她腳步不能停。她彷彿知道,這一趟,很有可能是她最後一次來台灣,而她繞著全球演講的旅程,盡頭是死亡…,她依舊平靜坦然。後來我收到她的來信,叮囑我一定要持續為生態教育努力,我想,這也是她交給我的生命功課。珍古德博士認為,她也始終身體力行 : 每個人每一天做出的日常生活選擇,無論大或小,都能影響地球。小從減少使用塑膠袋寶特瓶,大到國家的決策和政策,
在珍古德博士生命最後的旅程中,白心儀近距離記錄在臺灣的最後身影。忘不了她以91歲高齡仍奔走呼籲:「每個人、每一天,都能改變世界。」離世前,寫信叮囑白心儀:「繼續為生態教育努力。」那封信,成了她信念的火種。從孤兒犀牛到瀕危貓科,白心儀用鏡頭告訴世人—善意,仍是拯救地球最後的力量。
被犀牛寶寶「撞醒」的女主播,白心儀曝光地球救援之路的奇蹟。感謝珍古德博士親自寫信鼓勵。(圖/白心儀提供)
被犀牛寶寶「撞醒」的女主播,白心儀曝光地球救援之路的奇蹟。感謝珍古德博士親自寫信鼓勵。(圖/白心儀提供)
被犀牛寶寶「撞醒」的女主播,白心儀曝光地球救援之路的奇蹟。感謝珍古德博士親自寫信鼓勵。(圖/白心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