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張景森提四點分析:將進入強硬路線與大對抗時代

記者盧素梅/台北報導

張景森表示,黃國昌政治上垮台了,不值得他評論(圖/翻攝畫面)
張景森表示,黃國昌政治上垮台了,不值得他評論(圖/翻攝畫面)

國民黨主席昨(18)日投票,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行政院前政務委員張景森今(19)日指出,這是強硬路線與大對抗時代的開端,意味著2028總統大選,不僅是政黨輪替之戰,更是價值體系的對決,更可能是台灣民主制度能否承受極化壓力的關鍵考驗。

張景森在臉書發文指出,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這不僅是一次黨內權力更替,更像是一場路線革命。她的崛起,象徵著國民黨正式轉向一種以對抗、民粹與親中為基調的政治新時代。這股力量雖能短期凝聚藍營士氣,卻也可能在長期內撕裂黨內,改變整個台灣政治的重心與節奏。他並提出四點分析。

首先,張景森認為鄭麗文的強硬是結構性的必然;鄭麗文支持基礎來自深藍民粹群體,他們厭倦建制派的模糊與妥協,渴望敢說、敢罵、敢衝的領袖。鄭深知唯有採取強硬對抗路線,才能持續動員群眾、穩住權力。

張景森說明,這種強硬,不僅是對民進黨的全面批判,也延伸到黨內鬥爭。她必須以激烈的姿態對抗朱立倫、侯友宜、盧秀燕等建制派勢力,以「反菁英、反投降」的語言,奪取國民黨話語權;同時,她的論述也可在戰略上呼應中國的「和平論述」,在「反戰」、「反美代理人」、「反挑釁」的包裝下,爭取深藍與中間親中選民的認同。換句話說,這不只是個人選擇,而是結構上的必然:鄭麗文必須強硬,因為她的政治生存條件要求她強硬。

第二,張景森指出,鄭麗文的當選,必然引爆黨內新一輪的權力戰。建制派擁有資源與地方基礎,但失去基層話語權;而鄭麗文雖聲量強、群眾動能足,卻缺乏組織與治理能力。兩股力量勢必產生劇烈摩擦。

張景森並指出,2028年的總統提名,將成為這場內戰的主戰場。若鄭麗文掌控提名權,她可能推動韓國瑜、趙少康等更具象徵性的「民粹候選人」;而盧秀燕若代表務實派出戰,極可能被標籤為「軟弱」、「投降」或「綠共」。這場內鬥若無法妥善收場,國民黨不排除重演2019年式的內耗分裂,甚至形成雙軌競選。

第三,張景森分析,民進黨的執政挑戰將更嚴峻。藥物民進黨面對的將不再是一個溫和反對黨,而是一個以「杯葛」為主要戰術、擅長輿論操作的對抗型政黨。立法院的議事衝突、街頭動員與輿論戰都將升級。民進黨政府若延續「穩健、理性」的風格,可能會被對手在話語戰中淹沒。

張景森說,行政效率、國會協商、民意支持將同時受壓。若賴清德團隊無法展現更高戰略節奏,執政成效即使不差,也可能在對抗氛圍中被扭曲完全不見。這不是施政的問題,而是敘事主導權的問題。

第四,張景森提到,鄭麗文的強硬路線,將使2028大選重新回到「中國」主軸。民進黨將以「守護台灣、維持現狀、強化防衛」作為核心論述;國民黨則以「兩岸和平、反戰牌」包裝其親中立場,而白營或中間勢力在兩極化氛圍中,更難找到生存空間。

張景森說,這意味著,2028不僅是一場政黨輪替之戰,更是一場價值體系的對決,是民主自立,還是民族依附?是戰略平衡,還是戰略投降?台灣社會將被迫再次面對這個根本問題,

張景森認為,台灣將進入大對抗時代。鄭麗文的當選,是時代情緒的反照。她的強硬,喚起的是一種壓抑已久的對抗衝動;她的崛起,也揭示藍營內部的焦慮與不安。對民進黨而言,這意味著更困難的治理;對台灣而言,則是邁入更激烈、更不妥協的政治,2028年,不只是選舉的分水嶺,更可能是台灣民主制度能否承受極化壓力的關鍵考驗。

#國民黨主席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