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真相只有一個…透過螢幕也能靠指紋鑑識抓到嫌犯

圖、文/鏡週刊

台灣的鑑識科學並非只存在於戲劇裡。翁德怡是台大法醫所所長,其率領的檢測團隊協助「寶林茶室中毒案」驗出台灣首例邦克列酸;陳俊傑在警大為第一線執法人員培養鑑識專家;犯罪心理博士葉怡伶則在監所與犯罪者面談,丈量我們與「惡」的距離。3位分別來自法醫學、刑事鑑識與犯罪心理領域的專家,從血跡、指紋到人心,追索真相的邊界。正如翁德怡所說:「真相只有一個,但真相只有加害者與被害者知道,有時甚至連被害者也不知道原因,只能靠科學鑑識盡量拼湊出真相。」

那房間彷彿生物實驗教室,一張一張桌子擺著顯微鏡、燒杯等各種器皿。瞥見角落幾個密封玻璃罐,溶劑裡漂浮著如同指頭般的物體,不免讚嘆長得太像手指了吧。然而此處是警察大學鑑識大樓實驗室,如果看到類似手指的事物,那真的就是手指了。

陳俊傑因當兵接觸到李昌鈺的書深受啟發,進而從醫檢背景轉向鑑識科學,成為台灣指紋鑑定的中堅力量
陳俊傑因當兵接觸到李昌鈺的書深受啟發,進而從醫檢背景轉向鑑識科學,成為台灣指紋鑑定的中堅力量。

「全球80億人口,就有80億種指紋」

「前一陣子彰化那邊發現一具無名屍,警方請我們採集指紋,追查死者身分。」帶領我們參觀的是陳俊傑,他是該校鑑識科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專長為鑑識技術與指紋鑑定。弧形紋、帳形紋、正箕型、反箕型、斗型紋、囊型紋、雙箕型紋…牆上掛著人類指紋分類圖鑑,密密麻麻如同等高線曲線,在我們眼底看來都一樣,但陳俊傑說全球80億人口,指紋長得都不一樣,他們的工作就是在明明看起來都一樣的指紋中,分辨出不同之處。

陳俊傑為我們解釋台灣鑑識科學的沿革和分類:1989年,中央警官學校(中央警察大學前身)成立鑑識科學系,標誌著台灣鑑識教育的起步與新里程碑。在警政實務體系中,鑑識工作區分為四大領域:刑事物理、化學、生物及數位鑑識。層級上,地方縣市警察局設有鑑識科或鑑識中心,負責第一線採證;所有專業檢體最終則送至中央的刑事警察局鑑識中心進行分析與資料庫比對。

陳俊傑並非科班出身,而是畢業於花蓮慈濟大學醫檢相關系所。他喜歡邏輯推理,說醫師其實跟偵探也沒什麼兩樣,幫病人驗血、驗尿,找出細菌是哪一隻,才能對症下藥。當兵時讀了李昌鈺的書,密密麻麻做滿筆記,發現鑑識科學更符合自己的脾胃,2003年考上警大鑑識科學研究所,「我都開玩笑說指紋鑑識已經算是鑑識的傳統產業了,但還是必要的。因為有些地方如果沒有任何跡證,比如家內案件殺人,有時家裡並沒有監視器,那你就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所以還是得採指紋。況且現在詐騙案件很多,很多車手去取款,留下指紋,負責指紋鑑識案件的同事loading更多了。」

犯罪反映時代,指紋鑑識有什麼趨勢?陳俊傑說:「我最近做了幾個研究,國外也有類似黃子佼兒童性影像案件,有些嫌犯拍攝這些私密照片時,很隱密,通常不會拍到自己,但手會碰觸性器官,出現在畫面裡,美國警方已經能格放這些畫面,比對指紋。這些犯人用手機自拍,早年照片放大後連文字都看不清,更別說指紋,可現在手機拍照解析度愈來愈好,辨識度愈來愈高,西班牙有人盜賣珍貴穀物,他在網路上傳把穀物放在手掌的照片,西班牙警方就用這樣的方式抓到犯人。」

「等等,但我這樣寫出來,犯人不就知道要防範了嗎?」

「把資訊完全遮蔽,在現在的社會根本不可能。有時候在第一線,我們也認為媒體報導太過詳細,曝光警方辦案技巧與技術,嫌犯因此有警覺,可能改變手法。但也不能完全不讓人民知道,因為全然的遮蔽是不可能的,而且顯得愚民。人民知道的好處在於,警察能藉宣導達到犯罪預防。例如現在詐騙那麼多,我們一直提醒民眾有這些手法,並不是要教人去騙人。如果偏頗地看,會覺得我們在教犯罪,但其實不是。在詐欺防制上,我們是希望達到預防的效果。很多事情本來就一體兩面。」


更多鏡週刊報導
研究怪物的人2/她以名偵探柯南發想課程 率團隊驗出寶林茶室毒物
研究怪物的人3/她到監所訪談犯罪者 稱自己是沒有道場的法師

外稿
#鑑識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 #直播中LIVE】非洲豬瘟侵台!農業部長赴立院報告並備質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