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王文承報導
有「台灣LV」之稱的茄芷袋,意外成為日本人瘋搶的熱門紀念品。(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疫情解除後,民眾紛紛出國旅遊,日本成為台灣人首選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同時,台灣也成為日本人喜愛造訪的國家。由於台灣的特色美食眾多,不少日本遊客都會購買伴手禮帶回國。除了鳳梨酥、太陽餅之外,有「台灣LV」之稱的茄芷袋,更意外成為日本人瘋搶的熱門紀念品。旅居台灣的日籍部落客「日本人的歐吉桑」表示,他寄送茄芷袋回日本後,父母收到後非常開心,甚至拿著袋子合影留念,他也分析了日本長輩喜愛茄芷袋的五大原因。
日本人瘋搶台灣茄芷袋 愛用原因曝
日本人的歐吉桑在臉書發文分析,茄芷袋受日本長輩歡迎的5大原因:
1. 又輕又耐用 (沒有騎摩托車習慣的日本老人來說 攜帶性非常重要)
2. 網狀設計通氣性很優秀 (日本梅雨季非常長)
3. 很懷念的復古配色 (日本大正~昭和初期時代的流行配色)
4. 防水性, 可洗濯性 (非常適合日本的氣候)
5. 看起來非常便宜的包包 (日本老人非常嫌棄又貴又高調的東西)
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小時候看奶奶拿茄芷袋覺得很俗氣,沒想到現在紅到日本!」也有人指出:「連星巴克都有推出特製款,前陣子日本朋友來台還狂買。」更有網友留言:「下次去日本玩,我一定帶著茄芷袋出門!」、「日本朋友來台時也指名要買好幾個回去。」甚至有人笑稱:「果然是寶島LV,名不虛傳!」
茄芷袋的歷史
事實上,茄芷袋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庶民用品。其名稱源自閩南語「ká-tsí-tāi」,「茄芷」原指用於製作袋子的塑膠編織布,常見紅、綠、藍條紋交錯的鮮豔外觀。1950至1960年代間,台灣自日本引進聚乙烯塑膠編織技術,最初應用於製作米袋、肥料袋等農業用途,後來逐漸被改良為民生提袋。由於價格低廉、容量大又耐用,茄芷袋在1970年代迅速普及,成為家家戶戶上市場、搬家或旅行的必備良伴,也象徵著庶民勤儉實用的精神。隨著時代演變,茄芷袋從日常用品轉化為文化符號與設計元素,許多藝術家將其鮮明的色彩與質感融入時尚創作,形成獨特的「台味美學」。
茄芷袋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庶民用品。(圖/資料照)值得一提的是,類似的塑膠編織袋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版本,如香港的「紅白藍袋」、英國的「Ghana Must Go Bag」、以及中國大陸俗稱的「蛇皮袋」,顯示這類編織袋早已成為全球庶民生活的共同記憶與文化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