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野獸該怎麼動都得聽他的!文總《匠人魂》揭密台灣首位藍帶標本師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摸摸老虎、騎騎鱷魚、輕輕拂去大象和長頸鹿身上的灰塵,在這座只有一人營運的動物園裡,園長身兼萬獸之王,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想怎麼動都得聽他的!文化總會《匠人魂》系列影片,自2017年起便不斷分享並深刻描寫台灣各地的專業匠人,5日正式推出全新集數「一個人的動物園」,要帶領觀眾認識全台灣第一位獲得國際藍帶殊榮的標本師黃雯杰。

台灣第一位獲得一級藍帶的標本師——黃雯杰。(圖/文化總會提供)
台灣第一位獲得一級藍帶的標本師——黃雯杰。(圖/文化總會提供)

鐵門拉起,信步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動物園裡,這種超現實的場景正是標本師黃雯杰的日常。四周擺放著的動物活靈活現、各有各的神態,而冰櫃裡還封存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正等待著標本師賦予牠們第二次生命。不論這些標本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娛樂、觀賞、教育或是記錄,標本師的使命就是致力於還原其生前的樣貌,讓牠們能重現存在於世上時的真實姿態。

從小喜歡生態和動物,黃雯杰笑稱成為標本師就是回到他的「原廠設定」,打從一接觸就愛上了。就學時鑽研生命科學的他,走上了一條和其他同學截然不同的路。研讀相關原文書籍、從鳥類開始練習剝製技法、從國外訂購動物毛皮自學如何製作,黃雯杰認為學習方法無他,關鍵就在投注時間與不斷練習。時至今日,各標本成品從肌肉紋理、體膚皺褶到血管浮凸無不維妙維肖,他靠著自己從不止息的熱情,達到了科學與工藝的頂標。

黃雯杰製作標本。(圖/文化總會提供)
黃雯杰製作標本。(圖/文化總會提供)

標本製作的原理萬變不離其宗,成敗就在於「皮張」的新鮮程度。為維持毛皮結構的完整,從剝皮後就必須立刻進行去肉、去脂、鞣製等繁複程序才能成為可使用的皮革。黃雯杰也曾吃過毛皮不新鮮的大虧,到了完成標本的最終時刻慘遇脫毛危機,自此只要案子找上門來,他必不厭其煩地一一確認死亡時間、死亡方式、冰存時長等細節,以確保製作標本的可行性。成就感來自於克服每一次的挫折,即便標本師的工作看似漫長而孤獨,黃雯杰卻從不曾感到寂寞。

黃雯杰以山羌母子標本榮獲一級藍帶。圖片來源黃雯杰。(圖/文化總會提供)
黃雯杰以山羌母子標本榮獲一級藍帶。圖片來源黃雯杰。(圖/文化總會提供)

為了增加實務經驗,黃雯杰經常飛往世界各地,親身參與從剝皮開始的標本製作過程。「大小、尺寸必須聽它的,姿勢必須聽我的!」他霸氣表示。毛皮會與標本師對話,皮相更藏有生時的蛛絲馬跡,黃雯杰以一隻阿拉斯加棕熊標本舉例,其面部疤痕為同類所抓,皮面上的顆粒則是寄生蟲的咬痕,這些都是野生動物才會出現的印記,不實際參與製作絕對無從得知。

標本師黃雯杰。(圖/文化總會提供)
標本師黃雯杰。(圖/文化總會提供)

一個人的武林,黃雯杰照樣鑽研得風生水起。2024年他靠著一對漫步野地的山羌母子參加美國國際標本競賽並勇奪一級藍帶,成為了台灣第一位獲得此榮譽的標本師。這項賽事的其他參賽者大多來自博物館或標本工作室,黃雯杰自嘲:「我只是玩票性質的人。」即便付出的心力不可言喻,但在台灣標本的市場性不足,亦缺乏專業標本師的養成環境,種種因素之下,更顯得他成為此行匠人的難能可貴。

標本師黃雯杰與獅子標本。(圖/文化總會提供)
標本師黃雯杰與獅子標本。(圖/文化總會提供)

「活的時候好好活,死了就死了,沒有下輩子。」如今作品遍布台灣各展覽及博物館中,黃雯杰以理性思維看待手邊的獸,讓牠們能以曾有過的靈光再現世人們的視野。文總表示今年以來的《匠人魂》,從外來種獵人、「K9」軍犬分隊、再到此集所介紹的標本師,所要訴說的除了匠人們的技藝,更是提供觀眾看待生命的不同面向。

文總出品《匠人魂》第58集「一個人的動物園」,於2025年11月05日早上8點,在文總FB、YouTube及IG首播,邀請觀眾一同探尋生命何以成為永恆的關鍵推手。

《匠人魂》第58集「一個人的動物園」。(圖/文化總會提供)
《匠人魂》第58集「一個人的動物園」。(圖/文化總會提供)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