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實施對等關稅,對全球加徵稅金後,引發爭議,也遭到多家企業提告。美國最高法院5日日舉行聽證會,展開2個半小時的激辯。多數大法官(保守派占多數)都對川普政府課關稅的理由持懷疑態度。根據美媒預測,最終裁決可能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就會出爐。
川普先前主張關稅是為了讓美國製造業復甦,同時也修正貿易失衡。BBC報導指,川普的對等關稅措施正受到多家小企業,以及部分州政府的挑戰,他們認為川普政府課徵關稅時,已超越其法律授權。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圖/翻攝自The White House)保守派佔多數的大法官
美國最高法院目前為6比3的保守派多數構成,通常對重大案件的裁決需耗時數月,但外界預期此案將加速審理。這也是川普政府擴張總統權力企圖,面臨的首次重大司法考驗。
由川普任命的48歲大法官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開庭時就問:「那麼,您的意思是每個國家都必須被課關稅,因為它們威脅到美國的國防與產業基礎嗎?像是西班牙?法國?」她還提問:「我可以理解針對某些國家,但請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被納入互惠關稅政策?」
報導指,因為這次關稅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若川普政府敗訴,美國可能必須退還已徵收的部分關稅,巴瑞特指出這可能會變成「一團混亂」。
白宮派誰來應戰?
白宮此次派出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出庭辯論,並表示若最高法院判決不利,將改採其他法律途徑課稅。
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在聽證前表示:「白宮永遠都有備案。」
川普在聽證後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表示,他認為當天的辯論「進行得很好」。他補充,如果政府敗訴,「對國家將是毀滅性的」,並稱此案是「美國史上最重要的案件之一」。
爭論焦點:什麼是「國家毀滅級」的危機
此案核心是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該法授權總統在緊急狀況下「規範」貿易。
川普今年2月便首次援引 IEEPA,對中國、墨西哥與加拿大商品徵稅,理由是這些國家的毒品走私構成緊急威脅。4月,他再度用這條法,對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商品徵收10%至50%不等的關稅,理由是美國的貿易逆差構成「驚人且異常的威脅」。
這些關稅已在夏季陸續生效,同時美國也在與各國協商「新協議」。
川普政府主張,「規範」貿易的權力包含「課徵關稅」的權力,而當前美國面臨「國家毀滅、不可持續」的危機,因此總統採取緊急行動是必要的。
而代表政府辯護的檢察總長索爾(John Sauer)警告,若法院判決川普的關稅權力違法,將使美國面臨「殘酷的貿易報復」並造成「災難性的經濟與國安後果」。
川普是否濫用權力?
BBC報導指,大法官們的提問顯示,他們正在權衡如果支持川普政府,未來可能造成的權力濫用後果。
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指出:「這樣的理由實際上讓總統有權對任何國家的任何產品,在任何時間、以任何比率徵收關稅。」
根據美國憲法,課稅權屬於國會,而法院過去也一再限制行政部門接手此權限的程度。
保守派大法官戈薩奇(Neil Gorsuch)則質問道:「若我們支持川普,那國會是不是可以乾脆把全部的外貿監管責任都交給總統?」他補充自己「難以認同」索爾的論點,並追問「那總統是否可以宣稱氣候變遷是一種異常威脅,然後對汽油車與汽車零件課徵50%關稅?」
挑戰方的律師們則表示,IEEPA中並未提及「關稅」一詞,國會也從未打算授權總統「無限期廢除」既有的貿易協定與關稅制度。
關稅等於稅收?
代表企業方的卡提亞(Neal Katyal)辯稱,該法確實允許總統採取禁運或配額等措施,但課徵能產生稅收的關稅已超出法律授權範圍。
大法官們對是否退稅,或總統的緊急宣告是否合理等問題著墨不多,焦點集中在IEEPA的條文與立法背景。因為歷任總統雖過去多次以該法實施制裁,但川普是第一位用它來課關稅的。
索爾敦促大法官把關稅視為該法賦予總統其他權力的「自然延伸」,而非稅收措施,「我必須再三強調,這是調控性的關稅,不是稅收。」
索爾還辯稱,提高收入只是「附帶結果」,儘管川普常常對外炫耀關稅為政府帶來的收入。
然而,關稅與稅收的區別似乎成為多位大法官的關鍵疑點。
大法官薩多馬友(Sonia Sotomayor)直言:「你想說關稅不是稅,但它本質上就是稅。」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