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7日在眾議院接受質詢。(圖/翻攝自高市早苗臉書)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天在眾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發生緊急狀況)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不過仍要看實際發生的個別具體情況。
「存亡危機事態」(存立危機事態)是日本2015年通過安全保障法制時的新增規定,意指即使日本沒有遭到直接攻擊,但美國等與日本密切相關的他國遭到武力攻擊,進而形成「威脅日本國家存亡、明顯從根本顛覆國民生命與權利的危險狀態」,是日本自衛隊可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要件之一。
朝日新聞報導,今天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立憲民主黨前外相岡田克也質詢,「台灣有事」是否符合安全保障法制中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
高市答詢表示,「如果是動用戰艦,伴隨使用武力的情況,我認為有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
高市接著表示,「要看實際情況發生時的個別具體情況,由政府綜合考量所有資訊來判斷。如果出現武力攻擊,那麼被認定為存亡危機事態的可能性很高」。
高市的答詢意味著,如果中國對台灣採取海上封鎖等行動,在某些狀況下,日本可能認定為「存亡危機事態」,自衛隊可能採取武力行動。
高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進入嚴峻局面,必須假設最壞的情況」。
當被問及台灣海峽遭到封鎖的狀況下,哪些情形會被視為「存亡危機事態」,高市說明,「如果對台灣進行武力攻擊,以戰艦進行海上封鎖,伴隨其他手段,就可能構成武力行使」。
她補充美國、中國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情況表示,「假設美軍為了解除封鎖前來支援,而為了阻止美軍介入,也可能發生其他行使武力的事態」。
高市早苗表示,「如果只是把民間船隻排成一列,讓海上通行困難,我認為不會構成存亡危機事態。但如果是在戰爭狀態下的海上封鎖、無人機飛行,並伴隨其他情況,那就可以用不同角度來看待」,保留了解釋空間。
關於「台灣有事」,自民黨副總裁(副主席)麻生太郎過去也多次表示,「日本政府極有可能判斷這是存亡危機事態」。(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7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