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白色恐怖被重新定義?鄭麗文正在促成一場國民黨的認同地震

文/聲量看政治

【紅色聲量正接管詮釋權?藍營進退失據,白色恐怖被重新定義?聲量顯示國民黨的政治認同已開始迷航】

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昨日出席由促統派舉辦的「白色恐怖追思會」,名單中包含威權時代列名共諜的前國民黨參謀次長吳石,引爆輿論譁然。

鄭麗文神色凝重參加秋祭活動。(圖/翻攝自鄭麗文臉書)
鄭麗文神色凝重參加秋祭活動。(圖/翻攝自鄭麗文臉書)

根據YT直播數據顯示,短短一週,藍營對鄭麗文的聲量信任下滑、紅營滲透聲量飆升,整起事件已超越歷史回顧,成為一場族群記憶與政黨立場的全面對撞。

數據總覽:三條聲量趨勢說出台灣輿論的裂痕
根據YT直播觀看次數的聲量資料,鄭麗文在11月2日至8日間,泛藍觀看數從10萬曾一度飆升到14萬後,再急降至12萬;泛紅在「白色恐怖」議題中從無聲量竄升到5000;泛綠在「吳石」議題中於11月7日後也出現些微話題。三條線揭示著,鄭麗文參加這場假白色恐怖紀念行統戰之實的活動,讓藍營熱情退場、紅營滲透加劇。

紅色聲量正接管詮釋權?藍營進退失據,白色恐怖被重新定義?聲量顯示國民黨的政治認同已開始迷航。(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紅色聲量正接管詮釋權?藍營進退失據,白色恐怖被重新定義?聲量顯示國民黨的政治認同已開始迷航。(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紅色聲量正接管詮釋權?藍營進退失據,白色恐怖被重新定義?聲量顯示國民黨的政治認同已開始迷航。(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紅色聲量正接管詮釋權?藍營進退失據,白色恐怖被重新定義?聲量顯示國民黨的政治認同已開始迷航。(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紅色聲量正接管詮釋權?藍營進退失據,白色恐怖被重新定義?聲量顯示國民黨的政治認同已開始迷航。(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紅色聲量正接管詮釋權?藍營進退失據,白色恐怖被重新定義?聲量顯示國民黨的政治認同已開始迷航。(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這三個動態,代表三種情緒:藍營的混亂不安、促統派的興奮、小草的冷漠。(綠營則是觀察旁觀)
社群情緒在短短數天內快速轉換,呈現出台灣政治社會的高敏感與低信任特質。這場聲量風暴,不只是「誰在看誰的直播」,而是「誰相信誰在說真話」。

當這些聲量趨勢交錯時,也象徵整個台灣輿論像被拉成一張撕裂的網。每一條上升或下降的線,都象徵著某個群體的情緒、信仰與歷史立場,一場集體意識的實體運作正在被改變。

藍營聲量下滑:熱情退場,信任開始鬆動
鄭麗文上任後,藍營聲量一度衝上高點,部分支持者以為國民黨終於迎來改革契機;但她出席促統派追思會後,趨勢自11月6日開始下滑,代表支持者從期待轉向觀望。

這種下滑其實反映藍營內部的「心理撤退」。當支持者無法用理性替主席辯護時,會選擇暫時觀望,轉而用沉默保護信仰。

數據上看似只是12萬對14萬的差距,實際上卻是信任從「主動參與」降到「部分被動冷靜」的過程。聲量的趨勢,就是信任的象徵。藍營若不回應疑慮,這條曲線未來還是可能會繼續下探。

紅營滲透上升:歷史語言的接管
從「白色恐怖」關鍵字的直播聲量圖裡,可以看見紅線在後段微幅急升,三天內從零飆到5000。這是促統派與中國社群集體進場的結果。他們把「白色恐怖」重新包裝成「兩岸共同受難史」,用「追思共諜」來正當化中共史觀。

紅營的介入節奏看起來可能經過計算或鋪陳,他們在事件初期先觀望,等時間接近時再出手。這種「插旗式滲透」已是固定模式,先製造混亂,再搶話語權。泛紅促統派在這個議題上的聲量,可以說是演算法的成功佔領。

這也反映出台灣輿論場的脆弱,只要一方沉默,另一方就能「定義現實」。紅色聲量不是要說服任何人,他們要的是模糊歷史定義的界線。

當「共諜」與「白恐受難者」被綁在一起,放進同一名單,歷史就有機會被他們改寫成灰色。

小草冷感:政治旁觀的沉默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三張圖中象徵民眾黨的橘線幾乎貼著零軸,代表政治冷感群體完全沒參與討論。這些人對「歷史」與「統獨」議題普遍冷淡,只當看戲群眾。

這條沉默的聲量提醒台灣社會,民主社會最危險的,莫過於對歷史的冷漠。當爭論越激烈,這群人越選擇忽視。這樣的冷感雖表面中立,實際卻讓極端聲音有了更大空間。

小草的沉默,也反映出台灣「中間選民」的心理疲勞。他們對所有政黨都失去信任,只想遠離政治。但政治不會因沉默而消失,反而會被極端語言填滿。那條平坦的橘線,是社會疲倦的證據。

社群心理翻面:從熱血到戒備的轉折點
藍營曲線在11月4日前後轉折,從熱情進入懷疑,再進入撤退,顯示群體情緒已轉為戒備,這是「集體信任危機」的過程。

藍營群體對鄭麗文似乎開始從「相信」轉為「觀察」,如果一旦信任消失,聲量再高都是空洞的。

這時,左岸強化切入「歷史和解」的話術,綠營用「共諜洗白」回擊,社會輿論就會變成三方拉扯。藍營的集體沉默,就會成歷史詮釋主導權流失的象徵。綠營應在此時強化防衛台灣本土意識,以及白色恐怖詮釋權的定義。

藍營聲量的下滑,是黨魂迷航的曲線
短短一週,鄭麗文的一場追思,讓聲量界線重新洗牌。如果藍營失去主導,讓紅營奪下敘事權,這個事件是一場對國民黨自我價值的測試。

當一個政黨的歷史被他人模糊,他們就愈不可能被信任。聲量顯示,鄭麗文正在促成一場國民黨的認同地震,聲量圖不過是國民黨政黨靈魂走失的軌跡。

未來,國民黨如果若不再劃清紅線,這場認同迷航將再讓國民黨再次流亡。

外稿
#鄭麗文掌國民黨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1109 LIVE 三立新聞直播-午間新聞快報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