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國族自信的聲量攻防:蕭美琴突襲歐洲議會的外交與認知心理戰

文/聲量看政治

國族自信的聲量攻防:蕭美琴突襲歐洲議會的外交與認知心理戰

11月7日,副總統蕭美琴突襲式出席歐洲議會IPAC年會,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的副元首。事件曝光後,YouTube與社群聲量全面飆升,泛綠(民進黨支持者)曲線率先上衝,泛藍(國民黨)與泛白(民眾黨、政治冷感群)在兩天內急起直追,泛紅(中國與促統派)則在高峰期刻意丟出混淆訊息介入操作。這場外交突破,其實是一場台灣國內外輿論的心理攻防,考驗的是台灣社會的「國族自信韌性」。

蕭美琴副總統在IPAC布魯塞爾年會的「台灣專題」場次發表演說。(圖/翻攝自林佳龍臉書)
蕭美琴副總統在IPAC布魯塞爾年會的「台灣專題」場次發表演說。(圖/翻攝自林佳龍臉書)

泛綠聲量領先:信心爆發的外交瞬間

在消息公布的第一天,泛綠的聲量趨勢率先飆升。台灣本土意識的支持者長期將蕭美琴視為「外交代表台灣臉孔」,她站上歐洲議會的畫面,理所當然地被視為民主外交的里程碑。

當中央社媒體刊載蕭美琴訪歐的訊息刊出後,社群短片與官方直播的留言區幾乎被「台灣加油」洗版,形成集體共鳴。

這股情緒不只是支持一位台灣的副元首出訪這麼簡單,也是對「台灣能走到哪裡」的自信加以表態。這是一種「象徵性勝利」的輿論爆發,此刻台灣民眾投射的不只是外交成功的成果,同時,是一種國族的自我再確認,「我們不是孤島」。

蕭美琴突襲歐洲議會的外交與認知心理戰。(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蕭美琴突襲歐洲議會的外交與認知心理戰。(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泛藍急起:反對與焦慮的同場交錯

然而,泛藍的趨勢也在11月8日後開始竄升,顯示國民黨與其支持者開始集體進場評論。部分藍營網紅與媒體節目以「外交作秀」、「花錢買曝光」等標題切入,帶動第二波流量。

他們開始冷嘲熱諷,但這股嘲諷的背後,是一種認知焦慮的反射。當對手在國際舞台上獲得掌聲,藍營就必須重新定義「誰才是真正的代表」。

但藍營聲量上升也有正面意義,至少代表他們「不得不看見」執政黨做的外交努力。這是一種競合現象,在批判對手的同時,也得被迫承認事件的重要性。

從群眾心理來看,這種行為其實反映出國民黨對執政黨外交突破的矛盾情緒,他們既羨慕、懷疑、又怕被邊緣化。

蕭美琴突襲歐洲議會的外交與認知心理戰。(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蕭美琴突襲歐洲議會的外交與認知心理戰。(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小草的冷感政治

泛白聲量在整體圖中呈現中段起伏,象徵「政治冷感者」與「民眾黨支持群」的典型反應。他們不是第一時間關注外交,而是看到話題熱起來才跟進。這群人多半關心事件的「現象感」而非「政治意義」。

雖然有為數不少的真假小草造謠,但這群人多半以「看結果說話」的心態觀察世界。若未來政府能把外交突破轉化為具體成果,小草以外的政治冷感群眾仍將是執政黨信任度提升的關鍵指標。

蕭美琴突襲歐洲議會的外交與認知心理戰。(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蕭美琴突襲歐洲議會的外交與認知心理戰。(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紅色滲透:假訊息的信心暗殺術

從圖中可見,泛紅勢力在事件初期幾乎貼地,直到11月8日後也是突然竄升。

主要來源是「蕭美琴捐巨資換演講資格」等假訊息,透過匿名帳號、短影片與截圖散播。這是典型的心理戰操作,專門攻擊出訪背後的信任基礎。

它們的目標不會只是讓人反對蕭美琴,進一步地,也試圖讓台灣人懷疑「外交成果只是宣傳假象」、「我們真的被尊重嗎?」

這種「懷疑植入」式攻擊極具滲透力,尤其針對中間與藍白群眾,只要散播下不信任的種子,就能削弱整體台灣社會的國族自信基礎。

所幸,從曲線看這波紅線雖上升但未翻盤,顯示民眾具備一定辨識力,社群即時澄清發揮效果。

輿情分析:多線交錯的國族心理圖譜

這場外交聲量戰,實際上是台灣社會心理的縮影:泛綠代表「自信的行動者」,用外交成就強化認同;藍白代表「失衡的批判者」,在懷疑與比較間掙扎;紅色勢力則是「外部滲透者」,企圖瓦解台灣國族信心的話語攻勢。

多方力量同場競逐,構成了台灣輿論環境的心理戰結構。最危險的,是刻意的冷漠與懷疑,因為那就是在讓台灣的集體信任慢慢流失的惡意因子。

信任自己,是台灣最強的國力

蕭美琴訪歐的外交成果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戰場在國內。這場外交輿情攻防戰揭示,假訊息不只攻擊事實,更攻擊信念。

這場外交攻防戰,最終將證明,我們是一個學會辨識、學會相信的國家。台灣即將展現自己的民族自信,擁有自己的名字,也擁有全球民主陣營團結的地緣政治召喚力。

外稿
#國際頭條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祭拜共諜引爭議 民進黨批鄭麗文敵我不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