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思妤/台北報導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主任陳至潔(右2)參加「馬尼拉南海對話」,感受到台灣外交艱辛(圖/翻攝自陳至潔臉書)副總統蕭美琴7日現身歐洲議會,在「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的年會發表演說,隨即引來中國抗議。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主任陳至潔參加「馬尼拉南海對話」也感受到台灣外交的艱辛,由於中國的施壓,直到拿到名牌前都不確定是否能夠參與,開幕後,台灣參與者資訊還一度被撤下,主辦方坦言,中國大使館多次表達不滿,而我國國名與國徽不斷出現在螢幕上,讓中國代表們頗為不悅,甚至還發言要求大家不可討論台灣。
第二屆「馬尼拉南海對話」首度有台灣學者代表參加,陳至潔在社群平台表示,從今年4月向主辦方表達參與意願,到真的坐進會場拿到名牌之前,他都不確定是否真的能夠參與,以及用何種名義參與,而這些不確定性當然都來自於不言可喻、眾所皆知的原因。
陳至潔指出,拿到名牌與桌牌時,發現上面有寫出Taiwan,也完整呈現職銜(『National』),才鬆一口氣,也感謝主辦方挺住壓力,給台灣與會者同等的待遇,對話的官網也在開幕前最後一刻,將台灣列為參與國,也列出台灣參與的學者資料。
陳至潔表示,不料,對話開幕之後,台灣參與者的資訊就從官網被撤下,過了兩小時後又詭異地重新出現,如此循環數次。主辦方說他們承受極大壓力,而壓力的來源當然就是某國的大使館,對方透過外交管道多次表達不滿。
陳至潔說明,去年第一次舉辦對話時,沒有台灣學者參與,台灣議題也無人提出。今年完全不同,台灣議題出現在幾乎每一個場次,這其實不是他們的運作,而是現場參與者不斷提出與台灣相關的問題,而多位講者在發言過程中也多次提到台灣或中華民國與南海的關聯。
陳至潔表示,我國國名與國徽不斷出現在螢幕上,某國代表們頗為不悅,發言要求大家不可討論台灣,因為台灣是他們的一部分,純屬內政問題,不該在國際場合討論,該國有位講者,甚至在講台上宣稱台灣明年就要被統一了,所以不可再出現台灣二字。但,他們越禁止大家討論台灣,大家反而就討論台灣得越熱烈,整一個南海對話變成台灣有事對話。
「這其實是對台灣最好的宣傳:與其自己說破嘴,不如讓別人幫你說」,陳至潔指出,某國雖大,但這畢竟不是他們的主場,也不好對全體兩百多人齜牙咧嘴,對方只能悻悻然在場邊跟自己人抱怨說台灣太出風頭了。他說,到了第一天傍晚的高級別閉門會議,該國一位老先生又被激怒,因為該場次的講者又開始大談特談台灣,老先生不失態地「提醒」大家不可繼續討論台灣,因為台灣是祖國的一部分。他下午就很想發言批駁了,傍晚又餓又累,索性豁出去,人家都不低調了,「我怕什麼?我還有什麼可以失去的?」
陳至潔提到,當終於輪到他發言時,「我說剛才PXX國的代表說台灣是他們的一部分,恕我不能同意,因為我就來自台灣,他說的並非事實」。然後問在場的菲律賓、越南、帛琉官員,台灣在南海以至於南太能做什麼,能為區域穩定與和平做出什麼貢獻,三國官員接了他的球,開始講台灣的貢獻與台海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台海與南海與東南亞是相連的.,該場次最後五分鐘的談話內容全是台灣。然後主持人就宣布散會了,某國老先生想反擊卻無法。
陳至潔表示,散會後,他過去與老先生握手,說不好意思把對方放在火上烤,但對方說了那些話,他也必須有所回應,對方苦笑地甩開他的手,在尷尬中離去。陳至潔表示,蕭美琴在歐洲議會說台灣不張揚,但溫柔而堅定,他完全同意,「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
陳至潔指出,其實台灣今年的外交是更加艱困的,有不少的挫折。知道政府非常需要外交上的成功,所以蕭美琴在歐洲議會的演講,應當會讓政府感到振奮,全台灣社會也當給辛苦的外交前線無名英雄們以肯定。外交就像寫論文,無所謂決定性的勝利,他是一個過程。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主任陳至潔(中)參加「馬尼拉南海對話」,感受到台灣外交艱辛(圖/翻攝自陳至潔臉書)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也在社群平台指出,從台灣現任副總統蕭美琴入境歐洲非邦交國比利時和進入歐洲議會,加上這次在菲律賓舉辦的「馬尼拉南海對話」,台灣代表與會,甚至在中國抗議下,仍然持續參加,從台灣的角度來看,當然是外交的突破、台灣的重要性提升、台灣能見度提高。他說,若是從當地國的角度來看,是中國抗議的壓力效果遞減,也就是中國對該國的影響力下降。